2016年高考历史冲刺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高分经验_高考总复习-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2016年高考历史冲刺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 2016-05-17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查字典高考网整理了高考历史冲刺复习应注意的问题,便于大家有序安排复习和考试,希望对你有帮助!

临近高考,历史冲刺复习没有诀窍。“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就今年而言,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多关注“历史热点”问题。一提到“历史热点”问题,不少师生多为关注现实时政热点。实际上,高考命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政治、国际关系的敏感问题和中国发展没有什么关系的问题,是绝对不会命题的。如“克里米亚”问题、叙利亚问题、伊朗与朝鲜核问题,是肯定不会命题的。“历史热点”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实热点”与历史之间存在重大关联。如: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新中国成立6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与新中国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中国外交等。二是“史实研究热点”。如:明清经济发展、民国人物与教育、历史上的民主与法制研究等。

第二,注意突破自己的薄弱环节。临近高考,我们要多查漏反思自己的薄弱环节。例如:历史主干知识我是否掌握?这里主要指史实和历史概念、而不是历史结论。几种基本的历史问题我们是否有科学的应对方法。如历史事实的掌握与运用、历史现象的理解与阐释、历史事件的理解与阐释、历史人物的叙述与评价、历史概念的掌握与运用、历史特征的理解与阐释、历史图画的理解与阐释、历史地图的理解与阐释、历史数据图表的理解与阐释等。2013年高考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1第41题“历史地图”为12分,全省人平得分不足3分,原因何在?其主因,就是绝大多数师生盲目追风,把重点放在连续考了三年的历史小论文的训练上,而对历史地图的理解与阐释关注与训练不足,不少考生甚至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训练。如此,焉有不败?!

第三,提升自己的历史学科能力。高考历史命题以“能力立意”已是公开的秘密,其核心就是“三新”——新材料、新角度、新认识。如果考生没有达到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能力要求”,即使偶然遇到曾经看到过的材料或练习过的问题,也会照样出错。如2016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新课标)历史第28题: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本题材料“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为当年许多复习资料或考试命卷制历史选择题采用过,但其答案设计都为军机处大臣“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之类,与本题答案“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相去甚远。

同时,考生能力若没有达到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能力要求”,一旦面对新材料、新角度、新认识历史试题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解答问题的质量很差。现以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1第41题为例: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