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毕业生质量排行榜不足采信_高考新鲜事_高考报考-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教育时评:毕业生质量排行榜不足采信

发布时间: 2016-09-28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导语:近日,2016年中国721所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在网上广为流传。排行榜发布者武书连认为,在大学各项指标中,有两项指标对学生成才最具决定性意义,一是教师平均学术水平,二是新生录取分数线。而他的榜单也完全依靠这两项指标来制定。那么,此排行榜是否可信?该如何看待本科生质量?

评判本科毕业生质量,意在评判其是否成才,需要从主观和客观、外在和内在等多个角度来评估,坚持人本化、动态化、全面化等原则,分级分类分层次,而不是搞一刀切。

本科毕业生质量历来是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很能触动公众的神经。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甫一出炉,便引发了公众围观和热议。据了解,一些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为考生及其家长提供了教师学术水平排名、毕业生质量排名等信息,是挑大学选专业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以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和新生录取分数线简单相加对本科毕业生质量进行排名,为成才界定直观的量化指标,并不足以支撑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也不足以印证排行榜的可信度。

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新生录取分数等指标较好的学校,也即通常的名校,不过是选择了能力强的学生,但不同学校的教育本身差别并不大,并不能成为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的依据。每个人的天赋和能力生而不同,不同条件下的教育可能带来不一样的教育效果,也有可能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差别。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单一的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新生录取分数线等量化指标,显然过于简单和僵化。

随着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人才质量标准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呈现出多类型、多层次、多样化的特性,人才评价标准由单一变为多样。通常认为,人才评价是对人的能力、个人特点和行为进行系统评估,是评估某个人在整个人才生态系统中的定位。以往,对人才评价多是经验性评价,侧重对已有成果或资历作出判断。然而,当今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过多关注过去的人才评价模式有很多局限性,尤其不适合可塑性极强的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价。

评判本科毕业生质量,意在评判其是否成才,需要从主观和客观、外在和内在等多个角度来评估,坚持人本化、动态化、全面化等原则,分级分类分层次,而不是搞一刀切。很多人步入名校后,可能一生一事无成,不见得一定会质量高。社会进步需要更加有潜能、能创新的人,而这些人绝对不是单凭新生录取分数、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就能看出来的。简而言之,进行人才质量评价,量化考核虽不可缺少,更值得推敲的是评价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人才时,怎样在现有指标基础上提供有效的补充来完善评价标准的不足,真正做到以人才为名。

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更多的是对大学声誉的检验,而不是对本科毕业生个人质量的客观评价。大学生质量评价抑或大学排行榜往往是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进行的,现阶段社会公众的需求目标并不一定和大学的发展目标完全吻合。倘若某些大学因自己榜上有名而窃喜,甚至因此忘却了自身的使命,或者为了追求榜上有名而放弃办学初衷,非但就此失去了大学排行榜的内在意义,也不利于现代大学的发展。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