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生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_高校面对面_高考报考-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高校师生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发布时间: 2009-10-22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摘要:中德科学中心已连续6年组团与会。为保证与会代表的水平,每年8月,就开始严格的选拔工作。先是在各高校和研究所张贴海报和上网公布选拔程序。

很值得!能够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交流,机会难得,收获很大!这是参加第五十九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的25名中国博士生的共同心声。不久前,由中国和德国合作建立的中德科学中心第六次组团派出中国年轻学者,参加在德国南部林道举行的本届大会,并考察德国学术及研究机构。林道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诺贝尔奖得主与青年学子的交流盛会。

层层选拔

学术诚信的教育

今年的大会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参加的大会,因此这25名博士生是在中国31所985工程高校及中科院12个相关研究所的9656名化学专业博士生中层层选拔出来的。中德科学中心的德方副主任赵妙根告诉记者。

中德科学中心已连续6年组团与会。为保证与会代表的水平,每年8月,就开始严格的选拔工作。先是在各高校和研究所张贴海报和上网公布选拔程序,由其学术委员会推荐。中德科学中心组成专门的评审团,由3名德国科学家和4名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评委参加。初选140人后,每名评委负责从20人的材料中选出9人,最后由63人到北京参加面试,最终确定25人参加大会。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叶中华强调,实际上,选拔程序本身就是一个讲究学术诚信的过程,也是对科研道德的培育。

可持续发展

大会关心的主题

本届大会有23名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参加与学生对话。会议主要分为报告、讨论和会后交流3部分。

无论哪个部分,诺贝尔奖得主的关注点都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化学对未来可再生能源的作用;二是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家们对石油等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暖不持异议。

1995年诺贝尔奖得主、墨西哥教授马里奥莫利纳主张,因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并不现实。2007年诺贝尔奖得主、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认为,只有进一步提高油价,才能迫使人们选择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本是研究量子化学的奥地利科学家瓦尔特科恩,今年已是86岁高龄,还在不遗余力地进行推广太阳能的科普工作。这些科学家不仅关注自身的研究领域,而且关注世界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中科院化学所博士生陈庆感叹道。

向大师学习

关注人类的未来

执着、坚持、勤奋、刻苦,不怕失败,敢于冒险,是他们的共同品质,无论先天多么聪明,没有这些都难以做出成就。即使现在已是世界级大师,但他们仍然平易近人,提携后学。方洁、任泽峰、沈嘉炜等几位同学说。

科学家们对人类未来的深刻和深情关注也深深吸引了中国学子。去年获奖的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说,生物伦理非常重要。他指的显然是干细胞研究和伦理道德问题。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在与学生的讨论中就基因组排序研究提出了一连串问题:既然我们可以想象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基因组排序,那么这些信息怎么妥善处理?科学的发展无止境,随之提出的社会伦理和法律等方面问题也无止境。

来自清华大学的胡憾石应邀与诺贝尔奖得主展开了一番精彩的对话。在谈到什么是学术成功的前提时,她说,信心、诚实、兴趣、创新、雄心必不可少。这是中国青年一代对学术的理解,也是中国学子与大师们对话后得以加强和深化的认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局局长韩建国在评价这次中国博士生德国之行时,神情中不无自豪和满意。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