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是母行千里呢?_综合资讯_高考资讯-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家庭教育: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是母行千里呢?

发布时间: 2016-12-23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话题: 家庭教育

  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是母行千里呢?

  1

  最近几天,人民日报公众平台、人民网相继在头条刊登了一条消息:妈妈偷偷塞了一封信,竟然看哭三个大男人……

  事情大概是这个样子,某小伙去打工,却将一个包丢在了公交车上,车上的工作人员捡到后打开包,发现了一封信和三百元钱。

  信里母亲苦口婆心嘱咐去打工的儿子,到了地方给家里打电话,钱要保管好,天冷记着加衣服,在外面干活,安全第一等等。

  信的最后,母亲说:“哪怕你不挣一分钱,我们全家人只要你平平安安的。”

  这封短信,通篇也就二百来字,朴实无华。却看得两个男性工作人员热泪盈眶,后来,终于与那个小伙子联系上,小伙子才得知,妈妈偷偷往包里放了三百元,和这封信。

  攥着信和钱,小伙子泪流满面。

  我平时看一些情感文章比较多,自己也经常写,所以泪点较高。但是,看到这个报道,我居然红了眼圈儿。

  为那个母亲,我似乎看到,深夜,趁儿子睡了,平时很少写字的母亲,独自坐在安静的屋子里,提笔一字一句给儿子写下这些话。写下她满满的欣慰、担心与不舍。

  明天,儿子将要远行,走出她的视线,去外面闯当,她既欣慰儿子长大成人,又担心他独自面对世界的孤苦。

  她悄悄拿出三百元钱,和这封信一起塞进儿子早已打理好的行囊里。

  她甚至会想着,儿子看到这信时,也许,会有丝丝的感动吧。

  我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虽然儿子未长大,也还未远行,但,作为母亲,自打生下他那一刻起,无时无刻不在替他着想,他的一点一滴,都记挂在心上。

  也为那三个流泪的男人而感动,不管他们是有了孩子的父亲,还是没结婚的小伙子,我相信,那一刻,他们深深感受到了母爱的暖流,为这平凡而又朴素的母爱而打动。

  我看到大家纷纷在那条消息下留言。有说因感动而流泪的,有说母爱伟大的,更多的是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他们有的立即给远方的妈妈打了电话,有的表示,为了母亲也要拼出一个好生活,让母亲幸福快乐。

  是的,我承认,这样温暖而又接地气的情感,深深打动了我,泪水流了一脸。心里却是又酸,又暖。

  世上的爱有多种,可是,没有哪一种爱可以与母爱相媲美。

  2

  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听我奶奶与别人聊天时,说一句话,“儿行千里母担忧”,她是一个不识字的老年妇女,现在想来,这似乎是她除了民间俗语、谚语以外,说得最有文化的一句话。

  当时小,不太懂这话的意思。只能隐约觉出是母亲惦记儿子的话。

  后来,我大一些,也常听到母亲说起这句话,不过母亲每每说起这句话时,很喜欢在后面加上一句:“母行千里儿不愁。”

  那时候,我已经上了初中,自然懂得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个句子的句意。每次母亲说完这句话,又加上那句:“母行千里儿不愁”时,我就反对她。

  我说,儿怎么不愁啊?你怎么知道儿不愁,就会瞎让人背黑锅。母亲总是笑,说,你还不懂。

  我要去外地上学前夕,那个下午,家里只有我和母亲两个人,她给我收行礼,几个大包并排着放在床上,她一样一样往包里塞东西,衣服、鞋帽、洗漱用具、家乡的小吃,甚至感冒药、跌打损伤膏和针线都给我往里放。

  我躺在床的一边,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十七岁,第一次离家,第一次要出远门,而且一去三千里。半年才能回家一次。

  母亲一边收拾一边唠叨:“外套放绿包里了,内衣放在侧包,洗漱的都在这个化妆包里,针线在你红大衣的右口袋里。”

  “零食你到学校记得分给同学们吃,好好处关系,别动不动就耍小孩子脾气,在外面比不得在家里,要学会能忍则忍,离家太远,父母也帮不上你。”

  “记着给家里写信打电话,钱不够了就跟家里要!”

  “南方的饭你要吃不惯,就跟人家食堂里的人好好说说,要不就找老师去说说,少给你放点辣椒!”

  她絮絮叨叨说个没完没了,想起什么来就嘱咐一句。

  我心里正酸涩着,听着她的这些唠叨,愈发的不是滋味,不知道是离家的惆怅还是哪里的委屈,眼泪都快出来了。

  她在那唱独角戏,我一声不吭。

  她把头转向我,说:“我跟你说了这半天,倒是听见没有啊?也不吱一声。”

  我不耐烦地说:“没听见,唠叨那些有什么用啊,学校是你家的啊,食堂是你家的啊,你跟人家说不放辣椒就不放辣椒?”

  她数落我:“你个死丫头,咋没个正词呢?”

  “要不人家老话说呢,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

  “真是,好赖话不知!”

  被她一数落,我的泪水立马横飞了,不知哪股力气作怪,青春的我突然就爆发了:“你从哪里听来的这些老话?这是哪个老人说的?哪个说过母行千里儿不愁,分明是你自己愣加上去的,偏偏还硬栽到我的身上,不就是说给我听吗?我就不愁了!”

  我一边哭,一边把这些伤她心的混帐话大吼了出来。

  母亲是脾气很大的人,那一次我如此冒犯,却出乎意料的,没有像往常一样骂我不孝之子之类的。

  她“唉”得长叹一声,接着整理我的东西。

  我躺在床头,咬着嘴唇抽泣。

  好半天,她都不理我,也不再絮叨,默默地收拾着。过了一会儿,突然又说:“听说南方又潮又热,也不知道,能不能受得了!”

  倾刻,又自己答一句:“没法儿,慢慢习惯吧!”

  其实,躺在床头哭了半天的我,慢慢平静下来,早就明白自己说得那些话,伤了母亲的心。可是青春执拗的我,却不肯,也拉不下脸来去给母亲说上一句软话。

  第二天,我离开家,去了南方。我看到母亲欲言又止的样子,似乎有千言万语要叮嘱,却又怕惹我的情绪上来,只有拼命忍着。

  到学校后,我亲眼看了许多跟我一样第一次离家的同学哭着跟爸妈告别。我给父母写了第一封信,想说没说出的那些歉意,我一字一字写进信里。

  是的,母亲原谅我了,或许不能说原谅,她根本就没有记恨我,有的,只是心里对远行孩子,无尽的担忧。

  后来,我自己当了妈妈,有了儿子,一颗心,时时刻刻,拴在他的身上,才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母亲的不易,也才真正体会到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儿行千里母担忧,那么母行千里呢?

  3

  后来,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

  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母行千里儿不愁吗?

  对这句话,我一直不认可,直到现在也是。

  记得曾经网上流传过几幅图。那是一个女儿画给父母的。

  没出过远门,也不会英语的父母,要坐飞机去国外看生了孩子的女儿,女儿担忧得不行,后来,她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自己绘制了几张图,每张图上都画上,他们需要经过的地方,需要见的人,写上他们需要问的话。

  这样一来,父母每到一个地方,就可以拿着这张写满中英文对照的图,去找相应的人引路。

  如此,父母一路顺利到了女儿身边。

  这几幅图,当初引起网络上疯狂的转载,为女儿的细心,为父母子女之间的大爱。

  母行千里儿不愁吗?

  当然不是,如果不愁,那个女子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出这样的办法。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她对父母深深的爱和无限的担忧,才从心底里流出灵感,让她画出了这么几幅感动亿万人心的图。

  4

  我自己也是啊,自从我结婚以后,不知为什么,就突然觉得父母老了,对他们不放心起来,就像他们曾经担心我一样,怕他们吃不好,怕他们穿不暖,怕他们身体哪里不舒服。

  有次父亲要独自一个人去天津做一份工作,我知道后,担心的不行。怎么去那么远的地方呢?

  我给他打电话:住的地方好吗?冷不冷?吃饭有食堂吗?不行就去饭店吃,别舍不得花钱,带的衣服不够,你就去附近的商场买,千万别吃冷的硬的,年纪大了,胃口不像年轻人。

  我说的话你可一定要记住啊,可不能当我说着玩儿,你要不听,我可追天津去了!

  父亲笑着答,行行,都听你的。我把钱全花了,一分不剩行了吧!当你爹是小孩儿呢!

  挂了电话,我突然就笑了,絮絮叨叨说了半天,怎么自己就像当年的母亲对待离家的我一样呢?

  母行千里儿不愁吗?

  当然不是,终有一天我们长大了,年老的父母,就成了我们心中的小孩子,我们对他们一样担心,一样挂在心上,就像当年他们对我们一样。

  母子连心,爱最终是相通的。

  世界这么大,我们见过很多的人,我们承认有一些子女,真得就如同我母亲说的一样:母行千里儿不愁。

  可是,我相信,这样的必定是少数。

  还有一点,作为父母,还是那句话,你在前面走,孩子在后面看,他小的时候,你真心实意地爱他,用心引领他走好人生每一步。那么等你老了,孩子也一样能够像你爱他一样爱你。

  为人父母,让我们在前面作好表率。

  为人子女,让我们在后面,打起精神,活出一个优质的自己,周身流露出孝顺的姿态,给父母一个放心的晚年。

  让那句“母行千里儿不愁”,见鬼去吧!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