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的14种议论文结构模式盘点_综合资讯_高考资讯-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2017高考语文的14种议论文结构模式盘点

发布时间: 2016-12-24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模式八、比喻式

  就是将话题展开成为若干个比喻句,并以这些提纲挈领的比喻句作为全文的骨架,再充实成文。

  如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忙,不亦乐乎》就是这样。这篇文章标题即将生活中的一句口头禅“忙得不亦乐乎”机智翻新,拟作标题将,把“忙”与“乐”联系起来。开篇扣题,亮出观点:忙,是人生中一个个步骤,不能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主体部分巧妙的将它分解成为三个分支:

  A.忙是问号。

  B.忙是省略号。

  C.忙是惊叹号。

  在这三部分中作者分别用问号、省略号、惊叹号巧妙设喻,抓住这三种标点符号的特征,,深刻地阐明人生忙。

  忙要像问号一样,经常问问自己,不能盲目,不能瞎忙,要忙得有意义;人生如四季一样是有规律的,要选准目标。像省略号一样,毫无休止地忙下去,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而人生有限,每个人都应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忙出人生精彩的篇章。

  层层递进,脉络清楚,每一部分略举几个事例加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我们的忙不能永远是问号,而应是省略号和感叹号。忙就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以此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照应题目,收束有力。

  模式九、小标题式

  这一式操作性极强。就是给文章的各个相对完整意义的段加上一简洁的标题,以揭示或提示段落的内容,从而使文章要点清晰、层次分明。运用小标题,不仅仅使文章结构起了变化,而且对形成文章的思路,精心安排篇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陕西高考满分作文《情与理》。文章三个主体段落分别以三个小标题领起:

  A.渴望真情;

  B.超越感情;

  C.驾驭感情;

  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总结了极有代表性的8个人物的人生经历和态度,得出结论: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再如高考满分作文《无愧于天,无悔于心》。全文主体部分也是用三个小标题来支撑:

  A.巾帼不让须眉。

  B.巨匠打造经典。

  C.英雄爱国无敌。

  以王昭君、屈原、荆轲、文天祥、文王、仲尼等古代先贤志士以“无愧于天,无悔于心”作为自己人生选择的标准,铺写他们选择的结果——“塑造的是干秋万代的典雅与理智”。写得汪洋恣肆,读来荡气回肠。

  模式十、蒙太奇式

  即由各个有内在联系的画面或场景直接组合而成,操作简单,运用也比较广泛。

  如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不能忘记的过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该文将60年前后对比鲜明的三组画面组合在一起,具体如下:

  A.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

  B.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

  C.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

  画面之间,用简短的议论点睛扣题,巧妙过渡,跨越时空限制,将欧亚两大战场汇于一处,前后六十年历史凝聚瞬间,给读者带来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

  来,我们下去??????????

  模式十一、反复式

  能够体现作者重要观点的语句在文中关键位置反复出现,以显示行文的脉络,能产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妙。2003年吉林高考满分作文《怎一个“情”字了得》就是如此。

  作者巧妙化用名句,改一“愁”字为“情”字,赋标题以新意。并以此作为全文的议论中心和行文的线素。主体部分用“怎一个“‘情'字了得”领起。

  1.以祁贺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的典型例子,证明“认知之‘理’是‘情’外之物,它因人而异,并非总受‘情’的束缚”;

  2.以战国时齐国的邹忌他在“纯然淡漠”的心态下所表现的自知之明的事例,有力的证明了“‘认知'”高于‘感情'”的观点;

  3.以汉代历史学家陈寿抛开个人的爱恶,歌颂“仇人”孔明,大讲实事求是的例子,再次证明观点。

  全文结构清晰严谨,一句“怎一个‘情'字了得”出现六次,或拟做标题,树旗明旨,亮出观点;或置于段首,概括要义,领起下文;或用于结尾,总括全文,点睛扣题。它如同散文中那根思想的红线,有机地组合了各部分材料,从而使文章一贯而成。

  模式十二、判断式

  这一式使用得较为普遍,操作也比较简便。就是将话题分解成为几个判断句,然后以这些判断句为提纲,充填具体内容敷衍成文的方法。

  如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用旁观的眼神》。文章在首段尾句点明文章中心:请用旁观的眼神!文章接着然后将此主旨句分解成为若干个判断句:

  A.用旁观的眼神看别人,是意识的清醒。

  B.用旁观的眼神看事物,是理念的超越。

  C.用旁观的眼神,才能……;用旁观的眼神,才能……;用旁观的眼神,才能……

  然后用唐对魏徵、鲍叔牙与管仲等六个历史上典型事例,从正面阐释,再接着讲唐玄宗、晋武帝的所作所为,从反面论证。本文所用材料虽多,沙及到的时间虽长,但均能以“用旁观的眼神”统率,故纵横捭阖,收放自如,难能可贵。

  模式十三、否定式

  有时从正面难以突破,不妨绕道而行,从反面展开,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写出新意。

  如高考优秀作文《转折》就是如此。这篇文章将话题“转折”展开成为三个句子:

  A.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信念。

  B.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尊严。

  C.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前进。

  这三个句子提纲挈领,构成整篇文章的“骨架”,主体部分以“鲁迅为了救国而弃医从文”、“韩信为了鞭策自己而受胯下之辱”、“张文举为实现人生的目标而弃文从书法”三个典型事例分别加以论证,思路非常清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模式十四、假设式

  围绕话题,用若干假设句作为骨架来支撑整篇文章。这种提纲挈领的句子既可放在段首,也可放在段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这里举一个放在段尾的例子——《我若为官》。具体如下:

  A.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当为王公之官!

  B.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当为王公之官!

  C.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必为周公之官!

  作者先指出作为封建官吏王忠肃公坚拒家人的请求要挟,拒不调婿的难能可贵,然后独句成段,鲜明表态: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当为王公之官!

  紧接着进一步分析王公在公与私、理与情的矛盾面前毫不为亲情所动,秉公执法,刚正廉洁而千古留名情况,再次表态: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当为王公之官!最后在列举周总理生活简朴,严格要求子侄而赢得广泛敬仰的例子后,郑重承诺: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必为周公之官!全文的这几个假设句均独句成段,旗帜鲜明,掷地有声,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小尾

  14种议论文模式讲完了,

  但是你的学习之路才开始。

  趁着还有时间,

  学几招备用吧。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