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的声音:双一流要有实质性进展了_综合资讯_高考资讯-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两会的声音:双一流要有实质性进展了

发布时间: 2017-03-13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3月1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脱贫攻坚、“双一流”建设等教育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如是说:“双一流”不是“985”“211”的翻版

  “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这是一个全新的计划,在‘985’‘211’基础上,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在新历史潮流下推向前进。”陈宝生说,“双一流”的标准是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机融合,不是“985”“211”的翻版、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

  陈宝生说,为了避免成为“211”和“985”建设的翻版,“双一流”建设明确了遴选范围,确定了公平竞争的原则。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将被平等对待,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等进行遴选。

  陈宝生表示,我们最近正在组建专家委员会,在专家委员会基础上,确定标准进行遴选,争取上半年完成这个程序,公布第一批建设学校和学科的名单。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委员指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不是靠“挖墙脚”砌成的

  “人才匮乏是制约中西部高校发展的大难题,一位杰出人才的出走可能会引发一个强势学科的没落,也会破坏学校长期营造的学术生态,让人才无法潜心治学。”

  马敏委员一再强调,“既然各种头衔、名号这么‘有用’,难免导致一些潜力型人才整天将精力放在如何争取各种奖项和人才计划上,无暇或无力进行教学和科研,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于同样职位的本校人才和海外及国内名校引进人才的待遇相差过大,极易诱发两个群体之间的不平衡,在工作上相互推诿,待遇上相互攀比。马敏委员坦言,这不仅会挫伤本校人才的积极性,使本校人才发展受限,而且还会让本校人才因满意度降低或者得不到重用而选择辞职或跳槽。“目前来看,高价‘引进’人才的学校通常是沿海发达省份的一般地方高校,他们虽可以大量引进人才,但往往缺少相应的学科条件和良好的学术土壤。长此以往,并不一定利于人才的可持续成长和学术成果的创新创造。”

  为此,马敏委员建议,由教育部进行统筹规划,建立人才协调机制,对高校优秀人才进行分类管理。同时,在人才流动中严格规范人事制度,禁止高校采取“不要人事档案、不要户口、不要流动手续”或另建人事档案的违规行为招揽和引进高层次人才。

  马敏委员强调:“人才不是用来‘挖’的,而是拿来‘用’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不是靠‘挖墙脚’砌成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内功’建成的。”

  全国人大代表郑永扣说,这几年,国家对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给予了一些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这方面变化是很明显的。

  “同时我们也希望,国家在布局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多考虑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多考虑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优势教育资源的需求。”他说,希望能够通过“双一流”大学建设,进一步提升河南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水平。

  随着各方面声音的涌现,也看的出各个省市都在为其地方高等教育争取着优质资源,希望双一流能够摆脱“名分”的诱惑,走到真正实质性发展的方向上去,让国内的大学和专业的实力都能逐渐向着世界一流的方向迈进。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