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专家研讨高考改革:英语别偏废_高考新鲜事_高考报考-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一线专家研讨高考改革:英语别偏废

发布时间: 2014-01-17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2013年末,教育部称,已完成招考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最令社会关注的变化是:探索外语考试社会化,一年多考。之后多地传出改革消息,基本都是拿英语开刀,比如北京计划从2016年起,高考英语由150分减至10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可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

上海到目前为止未对外公布改革具体方案。在日前上海师范大学举办的基于我国高考英语科目调整变化后英语教学的趋势与对策研讨会上,来自本市英语教学第一线的专家提出,高考无论做何改革,英语教育不可偏废。

母语弱化不应归罪英语

英语其实就是一门工具,现在的高考改革是一根指挥棒,把对待英语的态度拉回正常。不少人在赞同英语退出高考的同时,往往夹带语文终于要扬眉吐气的感叹。但一些网民则普遍担忧,如果外语退出高考,将最实用的一门语言给取消了,到了真正要找工作的时候就该发愁了。

作为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陆建非认为,不能将母语的弱化归罪于英语。中国的孩子学习英语,有的从3岁一直学到博士后,甚至在工作的时候仍然坚持学,学英语确实占了相当长的时间,而且年龄跨度比较大,确实出现了一种反复折腾的现状。但在我们国家教育体制中,英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尤其是在与世界接轨的今天,我们到底如何正确对待英语这样一个世界公认的国际性语言的工具,是需要好好深思的。

对于高考英语一年多考、推行社会化考试改革趋势,陆建非则表示,真正实施的结果可能是将一年考一次变成一年考两次,甚至三次,他个人觉得意义不是太大,如果不从内容、题型、分数、考试模式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去改革,基本上原有的套路很难摆脱。

英语应轻应试、重应用

研讨会上,专家们还谈到,高考英语科目调整改革,重点是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把学生放到多元化的思维中培养。要解决费时低效的现状,在采取新招数的同时,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国内英语教和学两端中存在已久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特级教师罗佩明认为,当务之急不是考虑学生学不学英语的问题,而是应该思考怎么学、怎么用。她希望,学生学英语不要单为考试,从掌握技能出发,学英语会更有趣、更实用。北京四中外语教研组组长李俊和表示,今后的趋向应该是淡化语法,淡化语言知识,英语老师要上成跟体育课差不多,以练为主,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如果您作为一个英语老师,自己口语都不行,还怎么教学生啊?李俊和说。

我的学生说,如果英语不学好,就没有安全感。上海师大附中英语教师顾惠玲则以她一位高三学生的话更为鲜活地表述了她的观点。顾老师说,这意味着高中生已经把英语学习和自己的人生、前途联系在了一起。他们知道,以后申请国内外名校、学习研究以及将来竞争工作岗位时,英语都将发挥作用。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