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读:是名校情结还是理性选择_高考新鲜事_高考报考-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高考复读:是名校情结还是理性选择

发布时间: 2011-09-16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在学校那边教室里面有一群复读生,他们并非落榜生,他们勤奋又聪明;为考名牌大学自愿落榜来复读,他们甘愿独木桥上再拼命这是时下网上流行的高中复读生版的蓝精灵体歌谣,反映了高中复读生们的现状和追求:他们的高考成绩还算可以,有的也能考上不错的大学,可是他们却自愿落榜,为的是考更好的大学,圆自己的名校梦。

这几年,高考录取率年年攀升,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水涨船高,考生们放弃高职高专的现象已很普遍,对本科院校也开始挑肥拣瘦,考不上心仪的大学则宁肯放弃,立志通过复读东山再起。对这种现象,人们褒贬不一,有人肯定学子们为实现理想而拼搏的精神,也有人奉劝学生们选择放弃和复读时应当冷静、理性、慎重。

其实,自愿落榜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众所周知,现行高校招生制度给考生的选择空间实在太小,表面上看考生可以填报多种志愿,但在录取过程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志愿并不多。不论是传统的录取方式,还是现在的平行志愿,都不能给考生足够的选择权;志愿不论是考前报、考后报,还是分数出来再报,都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每当填报志愿时,大多数考生往往深陷纠结和矛盾之中。

现行的高等教育制度,给学生的选择余地也很有限。我国的大学往往以院系、学科为壁垒,考生进入大学后很难对专业进行二次选择。虽然说一些高校允许学生一年后转换专业,但程序之繁琐、手续之复杂、名额之寥寥,令许多考生止步不前。正如复旦大学一位副校长所说,高校中转专业的机会,通常是给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学得不好成绩较差的学生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因此,有的学生甚至感叹:转专业比考大学还难!不能学习自己满意的专业,一些学生缺少专业兴趣,缺乏学习动力,混日子、混学分的现象屡见不鲜。

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体系不完善,不能给学生成才提供宽广平台,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多元发展。社区教育仍然是软肋,职业教育依旧是短板,终身教育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学生们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能通过高考一条道路,只能是一年不行,再来一年。在这样的现实中,倡导理性选择复读,批判所谓名校情结,引导学生多元发展等等,都显得苍白无力,压根儿谈不上什么雄辩。

虽然自愿落榜看似一部分学生的选择,复读与否只是少数学生的纠结,但是,由此折射出的教育之弊却影响着很多人。这些弊端不革除,将成为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成长的束缚和羁绊。社会正朝着多元化进步,多元文化在浸润着人们的观念,教育理应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为成才提供更广阔空间。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