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加工——高考语文阅读的基本解答方式_高考语文复习方法_高考总复习-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检索·加工——高考语文阅读的基本解答方式

发布时间: 2014-09-12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都在求变,变化有大有小,但都是外在形式的变化;本质并没有变化,也不会变化,因为这是被高考的环境、条件和任务所决定的。

打个比方,在语文试卷这张餐桌上,摆放着各种样式的馒头:大的、小的、方的、圆的、长的、扁的但无论何种样式,本质都是面粉蒸制的食品。语文学科有四个环节:听、说、读、写。高考语文是笔答考试,不考查听和说,只考查读和写即阅读和写作。

高考阅读类试题的本质可以从两方面认识:

其一,高考试题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本质特征都必然是答案信息和干扰信息交织的。这是不以命题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

其二,无论解答何种题目,根本原则就是将交织在一起的两类信息答案信息和干扰信息分割开,聚焦答案信息。

这一本质不会改变,解答高考语文阅读类题目的基本方式也就很明确聚焦。具体说就是:根据题目要求,对题目给出的文字材料检索加工。

阅读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归纳。平时我们阅读一篇文章、一本书,就是在归纳。归纳也是检索加工,是一种自发、散漫的检索加工没人限定时间,没有设置问题。高考阅读是一种特殊的极端状态下的阅读限定时间,设置题目。这就需要自觉的、清晰的检索加工意识。

经检索分割两类信息,加工答案信息,是生活中不自觉的常态。检索加工的自觉意识,就是对这种常态的明确与强调。

语言运用和表达的题目,也是阅读类题目,只是所用文字材料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这些题目具有与整篇文章阅读相同的规律,可以说是现代文阅读的基础。解答题目的基本方式为检索或检索加工。这里举例说明。

[成语使用要点]①成语:调动积累,明确成语适用对象和感情色彩;②使用:就语境相应对象和感情色彩,检索聚焦判断依据的词语。

[例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C。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火石,让小余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气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简析]A。滔滔不绝:自觉理由充分,强词夺理,说个不休。

成语对象:说。感情色彩:贬义。语境判断依据:欢迎。感情色彩不恰当。

B。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成语对象:文献、资料等。感情色彩:褒义。语境判断依据:典籍。成语对象和感情色彩都恰当。

C。电光火石:比喻事物瞬息即逝或行动迅速。

成语对象:事物或行动。感情色彩:褒义。语境判断依据:一席话。成语对象不恰当。

D。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平局不分高下。

成语对象:双方。感情色彩:褒义。语境判断依据:几家。成语对象不恰当。

参考答案:B。

例1全题共200多字,经检索、聚焦,考查的实质如下:

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A。振振有词受欢迎B。典籍浩如烟海C。电光火石一席话D。几家平分秋色

[近义词语要点]①词语:聚焦近义词语的相异语素,比较二者的差异;②使用:在填词横线前后的语句中,检索聚焦判断依据的词语。

[例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文学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创作而形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事故,交通、消防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A.原形处置融化B。原型处治融化

C.原型处置熔化D。原形处治熔化

[简析]第一组近义词语:原形、原型(比较形和型:前者泛指形态,后者特指模型)

填词横线前后语句: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创作。检索聚焦判断依据:创作。

为原形创作不正确;为原型创作正确。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