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的本质规律_高考语文复习方法_高考总复习-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高考语文的本质规律

发布时间: 2014-09-12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关于高考考试与命题方面在语文学科的具体体现是:语文学科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重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分值将由150分提高到180分。

这个方案说明了三个问题:

第一、教育主管部门正视语文学科教育与现实需求不匹配的现状,表达出加强改革的决心愿望。这令人鼓舞;

第二、教育主管部门试图以高考为导引改变这一现状,这是实事求是的选择,体现出勇毅气魄。这值得赞佩;

第三、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考语文学科的改革包括内容形式两个方面,为征求意见提供明确方向。这促发思考。

立足现实教育机制和社会心态谈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不能无视高考,不能无视高考对社会人心的强大吸引力,不能无视高考几乎成为中学生学习唯一动力的严峻现实。唯一实事求是的抉择就是,将对高考语文的改革与对素质教育的思考结合起来,认识高考语文的内在规律,优化高考语文命题、阅卷和备考等各项工作,使高考语文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养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高考改革方案更要求我们做好切实深入的努力。我坚信,这是每一位语文工作者负责任的不二抉择。

现在很多通行的语文备考方式值得商榷。

其一,知识体系。罗列铺排各个体系、各种门类的语文专业知识:语法修辞、标点符号、文言词语、文言句式、文学理论、艺术手法、表达方式、文章体裁和作家作品等等。这些不是中学语文,是对语言和文学现象的解释与梳理。高考语文试题不考专业术语,涉及的知识内容,主要属于语言积淀范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的实践性,也是对这一传统的再次强调。审视现行《考试大纲》和试卷实际,高考语文试题涉及的直接知识因素,包括四个层面,八个要点:

1.汉字:①汉字字音,②汉字字形;

2.词语:①近义词语,②成语熟语;

3.文言:①文言实词,②文言虚词;

4.其他:①名句名篇,②其他积淀。

上述八个要点在考试中都以动态的应用形式展现,形式也有着差异。说得更直白些,语文知识,无非字词而已。

我们不希望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重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的改革初衷,被异化成更为繁复的知识板块;我们希望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能真正落到实处。

其二,方法策略。试图编织出解题方法的链条。充斥语文专业报刊的诗词鉴赏十八式、现代文阅读十大方略、古文断句十二要点等等,便是方法链的浮光掠影。这类致力于贯彻解题套路的方法链,脱离了语文根基,它也不是中学语文,是对语文和文学现象的涂抹与包裹。它死气沉沉,窒息着教师和学生的语文才能与兴趣,无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的发展。用过于细碎的所谓方法冲击或取代对语言的把握和感悟,舍本逐末,弊大利微,是思维的懒惰。

其三,题海战术。从上到下,反对题海的呼声由来已久,但题海却愈演愈烈。每个市区县,大体都有三次正式模拟考试,各地交叉,便有十数次了。这许许多多模拟题,究竟好不好?外在的试卷结构、试题形式与高考试题肖似很容易,但实质是否一致就难说。诚然,模拟题中有好的题目;但有点好题并不难,难的是都是好题,没有坏题。偶或出现的坏题目模糊着教师学生对高考题目本质规律的认识,是用单一行为勤奋的假象,取代思维勤奋,掩盖思维的懒惰,当然,也就消磨了备考的效率与效果。

模拟,渐次演变为猜题,商业诈骗也就乘机在题海中兴风作浪。奸商,炮制诸如高考母题、试题揭秘、高考工具等产品,进而纠集媒体,蒙蔽、利用某些专家、学者、教授、官员,还有某些中学语文教师,合谋诈骗考生。究其根源,还是对题海的迷信。

所有这些,都与中学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背道而驰。让中学语文回归语文,还要从认识语文,认识高考开始。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