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正成为沪上高中生的一片新天地_各地资讯动态_高中频道-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社会实践正成为沪上高中生的一片新天地

发布时间: 2010-04-30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高二年级学生早餐是怎样一种情形?外来务工子女在沪接受教育的现状如何?中学生眼中的空巢老人是怎样的?这些是本市高中生在社会实践中,自我出题勇于探索的课题。在前不久举行的华东师大二附中杯学生社会实践课题论文评选颁奖仪式上,一批学生的研究成果让与会专家刮目相看。社会实践,正成为高中生成长的一片新天地。

华东师大二附中组织高一学生人人参与社会实践,并撰写考察报告。在由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举办的学生社会实践课题论文评选中,该校有7篇论文获奖,约占全部获奖数的五分之一。校长何晓文认为,现在高中生已经把社会实践当作另一种教科书,从原来的被号召变为主动参与。复旦附中学生张辰深有感触地说:参加社会实践,让我们了解了书本之外的社会,这对拓宽视野和培养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多一双发现的眼睛

把身边的小事作为研究课题,许多高中生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中学生早餐问题并不新鲜,但建平中学陈笑惟等3位学生,有意选取高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人群,对学生的早餐食物、就餐率、用餐结构和质量等作了多方面的考察,分析了现状和原因,提出了对学生、家庭和学校非常有用的建议。

育才中学校长陈青云认为,当学生能将研究的视角投向身边现象时,这表明学生已从接受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很有意义。

多一份体验的责任感

当学生视角转向社会时,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能得到提升。近年来上海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许多问题随之而来。对此,华东师大二附中陆丹妮同学从空巢老人现象入手,对上海人的养老观念进行了调查了解,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她的获得一等奖的论文《从上海空巢老人问题看上海人养老观念》提出,空巢老人的失落、孤独、抑郁和焦虑的生存状态值得关注。老人倾向养儿防老,但现实的情形是以房养老仍是主流方向。为了了解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养老观念,陆丹妮进行了一次小型问卷调查,涉及的年龄段从21岁直至50多岁。在养老地点的选择项中,21岁30岁年龄段的人们多对此持无所谓态度,认为随便什么地点,只要生活条件适合即可;到了40岁以上人群,选择在家养老的有64.5%,选择养老院等机构的有27.8%,仅有7.7%的人认为自己只需生活条件满意,其他无所谓。陆丹妮根据调查现状建议加强专业护理产业化。

华东师大二附中党总支书记蒋建国认为,社会实践这样的功课,不仅检验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让他们对社会有更深刻的认知,并由此萌生责任感。

多一种思维的方法

社会实践,让高中生从学科天井中走了出来。同济一附中学生李晨等5位学生的《改革开放后上海农村生产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通过学农劳动的蹲点,认真调查了多户农民家庭的生产、收入、支出等情况,在算一算中做对比,在提建议中做方案,很有针对性。华东师大二附中学生获奖的论文,从题目上一看,就能掂出分量,如《土地带给我们的地心引力》、《失落的文化需要坚定的拉力》等,不仅运用了学到的知识,而且拓宽了视野。

延安中学校长郭雄指出,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得到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补充,而且是思维方法的革命。本报记者苏军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