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考状元县:砸锅卖铁也要陪着娃娃读书_示范高中资讯_高中频道-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甘肃高考状元县:砸锅卖铁也要陪着娃娃读书

发布时间: 2009-12-05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图示:甘肃会宁,赵小虎兄弟三人蜗居在县城仅有15平方米的出租屋内读书。他们家是会宁陪读家庭的一万分之一。陪读的爷爷靠摆水果摊挣生活费,奶奶为他们洗衣做饭。

甘肃会宁这座古老的县城是中国西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可它的房价高得令人咋舌,均价2700元的房价直逼省会兰州。推高房价的重要人群,是来自四周乡村的农民。尽管平均下来,他们每年的纯收入,还买不起一平方米的房子。

但许多农民就算砸锅卖铁也要进城,这并不是出于对城市生活的向往。用当地人的话说,这要归因于教育产业的带动。

高房价的贡献者一部分来自会宁籍大学生的反哺,一部分来自乡村陪读家庭。事实上,乡村陪读家庭能买房者,凤毛麟角。他们中的大多数,蜗居在县城窄小的出租屋内,梦想着改变未来。

在甘肃会宁这个以教育著名的高考状元县,陪读家长的数量惊人:上至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下至而立之年的父亲、母亲,陪读者遍及城乡。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听过陪读这两个字,而是代之以跟着娃娃念书。

据会宁县教育局的统计,全县有中小学生14.8万多人,其中县城学生4.5万多人,按保守估计,全县由家长陪读的学生有1万多人。据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陪读家庭除了大量分布在学校集中的县城外,在许多中心乡镇学校周边,陪读同样蔚然成风。

陪读现象在会宁,可以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非常典型,非常普遍。王富葙说。王是会宁县电视台记者,1年前他敏锐地捕捉到这个题材,将镜头聚焦陪读族,拍摄了一部叫《黄土魂》的纪录片。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何以制造出规模如此庞大的陪读农民军?

我们这辈人,全部是奴隶,下苦供着娃娃

供孙子上大学,将来看我们能不能也享点福,张桂芳有着农民式的智慧,儿子这辈家里穷,供不起,到现在还抱怨。

2009年11月24日晚。清冷月亮孤悬夜空,67岁的张桂芳老人佝偻着腰,摸黑走回县城的出租屋,卸去肩上三五斤重的尼龙袋,嘴里直哈白气。堆在墙角的袋子里塞满了捡来的废纸、塑料瓶这是老人每天徒步环绕县城一圈,翻遍全城垃圾箱的成果。情况好的时候,这些捡来的废品,每月可以换回300多元的收入。

张桂芳老人点(当地方言,意为租记者注)的房子离会宁二中仅几百米。这片名叫西河滩的偏僻区域,近年租房生意火爆,几乎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住满了学生和家长。即使房东们不断修葺新的房屋,依然供不应求。尽管租金低廉,但对于很多陪读家庭来说,这仍然是最重要的一项开支。

像张桂芳老人这样,来自乡村的陪读家长,大多聚居在学校周边。不大的会宁县城,业已形成几个规模不小的陪读村。

张桂芳需向房东支付每学期320元的租金,这项花销,自从大孙女三年前考入会宁县二中便开始了。这一年,这个农村家庭放弃了乡下18亩的土地,整体搬入县城。

农民离开了土地,生活成本立即上升。儿媳说,跑得慢些,连吃的面都没钱买了。

她的丈夫张玉昌,靠开三轮淘沙谋生,而她自己,每天要奔波于建筑工地和家之间,一边给孩子做饭,一边打小工赚钱。

在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张玉昌看来,这很像是一场有风险的赌博。如果输了,3年的心血将全部付诸东流。他只能重返土地,领着孩子回老家放羊。

幸好,他赌赢了。今年高考,他的女儿顺利考入甘肃省中医学院。

我们会宁四五十岁的这辈人,全部是奴隶,下苦(当地方言,意指辛苦地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记者注)供着娃娃呢。张玉昌自嘲说。这位饱尝没有文化之苦的农民坚信,只有让娃娃考上大学,才能改变一辈子的命运。

王富葙是土生土长的会宁人。据他观察,会宁的陪读现象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在2004年前后,渐成气候。

他们生活在底层,却升腾着一种希望。这位曾经的民办教师认为,会宁人渴望教育的心情,就像渴望老天下雨一样迫切。

32岁的农民张建国,已经等不到孩子升入中学,就迫切地把分别只有4岁和5岁的儿子、女儿,从农村带进了县城的幼儿园。他的老家,在韩集乡袁嘴村西湾社,那里没有县城才有的漂亮的幼儿园。张建国已经铁了心:无论如何要守在县城,供孩子上学,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分信心来源于堂兄弟们的选择。明年,这个家族将有5个孩子角逐高考。无一例外,这5个高三孩子的家长均已在县城陪读多年。

农村学校吃不饱,县城学校吃不了

从幼儿园开始便到县城陪孩子读书,张建国并非孤例。

会宁县幼儿园校长薛玉霞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她所在的这所幼儿园,是整个会宁县唯一的一所县教育局直属公办幼儿园,学生数量已逼近1000人,而将近1/3的学生来自农村对很多农村家长来说,能进入这所幼儿园,意味着孩子将来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县城任何一所小学,进而升入初中。

大量涌进幼儿园的农村孩子,直接催生了大班额的出现。目前,这所幼儿园最大班额的学生人数已经突破50人。

这也让薛玉霞忧心不已:班额过大,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这两年,每到秋季入学,这位年轻的女校长都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县教育局对招生数量严格控制;而另一方面,很多农村家长跑到她的办公室,求情下话,这让她心里很过意不去。

县城学校的大班额现象,从幼儿园开始,一路延续到中学。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