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作家何去何从_示范高中资讯_高中频道-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80后作家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 2009-09-04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这是一个充满神秘的群体,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80后作家,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此命名嗤之以鼻,认为以10年的长度去命名一个群体是不公平的。然而,在他们还在大学校园的时候,文学已给他们笼上一层华丽的光环。他们行走在文字间,为无数更年轻的读者所拥戴,他们写出了年轻人的轻愁,就像当年的萨冈那样。10年漫长,10年瞬息,当年的青春写手在不知不觉中已年近30。面对的是文学后浪90后的咄咄逼来而他们始终无法被主流文坛接受的尴尬处境。

昨天,走过十年上海80后作家创作谈特邀10年后依然在文学这条路上执著地走着的两位作家小饭和苏德谈谈10年前的自己和未来。

余华和苏童已过时

毫无疑问,青春文学是伴随者批评声成长并壮大起来的。一个吊诡的问题是:80后作家很早成名却迟迟没有进入当代主流文坛。这是80后作家与文学史的双重焦虑。迄今为止,80后作家面临着不能永远在青春文学中做文章的尴尬,对他们来说,从现在起的后10年该如何突破、如何前行的问题已迫在眉睫。与之相对的是,读者熟知的现当代文学著名作家在他们这个年龄或比他们更年轻的时候不仅发表了成名作或代表作,而且那些作品又沉淀为文学史中的经典。

面对成名早、进入文坛却相对滞后的问题,小饭说,10年前的他十分崇尚暴力美学,很是崇拜余华和苏童,可是新鲜感过后渐渐觉得余华和苏童的作品已经过时了,而余华曾在书中多次提到诺贝尔奖得主福克纳是自己的精神导师;于是他就转而去看福克纳的作品,逐渐地,看福克纳的作品也变成了过时的行为。这种对经典作家和前辈作家的不买账,在当下的80后群体中大量存在。

前一阵,苏德也因为在某场合表达了对鲁迅文学价值的质疑而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对此,苏德表示,媒体曲解了她的意思。她只是说鲁迅不是自己最推崇那个时代的作家。同为80后作家,小饭认为韩寒是很好的风向标,很多人认为他炮轰那些有名的人是为了使自己更出名或是精心策划的炒作,其实他比他炮轰的很多人都有名,他不需要通过这样做来扬名。

现无好的都市写作

很多人认为,青春文学写的愁是轻愁,写的人生是轻人生,而苏德又被很多评论认为是其中的代表。对此,苏德解释说:我生长在这座城市,我比较想写的是都市生活。现在没有好的都市写作,其实都市小说不全是不健康、糜烂,都市生活有都市生活的微妙,有美好、轻松、幽默,也有无奈,这些东西交织在一起,是非常值得一写的。

与前辈作家常说的文学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截然不同,以小饭为代表的80后作家更喜欢用玩文学的说法来表达对写作的态度。小饭解释说,他所说的玩文学并没有对文学的丝毫看轻。玩文学的玩不是顽劣的顽,至今他依然认为写作仅仅是游戏的一种,文字游戏。他说:至于写作也是附带抒发感情之类的,当然没有问题。我只是要强调它的游戏本质。换句话说,抒发感情也可以成为一种游戏。毕竟真正的感情是隐秘的,秘而不宣才显得感情的真实,说出来是一个问题,怎么说出来则是另外一个问题。我要说的就是,写作,如果有高下之分,就在于你怎么写出来。

文学之路并不好走

有人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最适合形容目前文坛新生代的迹象;还有人说每一代人总是称下一代为垮掉的一代,而下一代的历史又总是上一代历史的矫枉过正。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80后作家在成年后不仅没有拿出有分量的文学作品,反而陷入了青春写作如何转型的瓶颈阶段,这一点更增加了他们的焦虑。昨天,上海市作家协会有针对性地组织了一批90后的写手到场,和他们的师兄师姐正面交锋。

尽管评论界对于90后作家的称谓尚存质疑,但一个青春的群体有急于表达的欲望却是不争的事实。出人意料的是,90后的写手纷纷表示,台上的小饭和苏德是他们的目标,他们现在的努力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成为他们。对此,小饭表示,以前听到有人调侃80后,说80后就没遇上过什么好时光:出生遇到生育高峰,上学轮到扩招,要考很高的分才能进入好的学校。后来终于找到了你心仪的对象,要结婚,得买房,哗一下,房价飞涨,涨到天上去了。好不容易入了作协,新会员开会可能还碰到抄袭的人小饭坦言,10年前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出名,可现在不是了。无论青春是否真的疼痛,90后最需要做的不是急于踏上成名的路,而是通过成长本身的不断积累和沉淀完成内心的蜕变。苏德说既然选了写作这条路,就不会去想如果走了另一条路会怎样怎样。但是,这条路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好走,面临很多的困难并且越来越难走。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