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改学生家长必须要搞明白的几件事_高中课改_高中频道-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高中课改学生家长必须要搞明白的几件事

发布时间: 2009-07-17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解读高中新课改 最大变化是学生自主选课

办高中,不只为了给大学输送新生

什么叫新课改?

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

新课改新教材

新课改究竟要改什么?向哪个方向改?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中考改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了;高中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

高中新课改:

让学生自主选课

目前进行的高中新课改,有哪些突出变化?

从长远看,这一轮高中课改对传统高中教育模式的冲击是很大的,可以说是伤筋动骨的。但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推倒重来,需要的是看准方向和坚定信念。

高中新课改最要害的变化是学生自主选课。也就是说,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有很大的课程选择权,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为了有利于学生选课,教育部把高中课程分为8大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包括语文、外语);数学;人文与社会(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的一部分);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的一部分);技术(包括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艺术(包括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学生只要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至于在一个领域内学哪门课,学生可以选择,比如可以选语文而不选外语。

新课程还将同一学科的内容分为若干模块,教科书也按模块编写,一般一个模块36学时、2个学分。学生选思想政治,还可进一步选《经济学常识》模块,或选《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及其他模块。用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其实也是为了与学生选课相适应。

最大的变化

就是最难改的地方

高中新课改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自主选课,这是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这其中,有高中学生自身的问题,比如高中生对社会的了解不深,人生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不知道自己今后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因此也就不知道该选什么课;有家长的问题,家长期望的未必是孩子喜欢的,选课时听谁的?有学校的问题,学生想选的课,学校的师资、设备、场地等都能满足吗?还有社会的问题,相对统一的高考,就业形势的严峻,无法让我们想干啥就干啥。

所以,新课改的方向是对的,需要我们努力去追求,但在短期内完全达标是不现实的,说课程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有道理的。

就目前而言,我们应当积极去做的是:让学生尝试着按自己的意愿选课,学校要探索有利于学生选课的走班制教学模式,《通用技术》课程要认真开起来,综合实践活动要落到实处,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要做好并发挥作用,这几个方面可以说是衡量新课改到底有没有真正启动的主要标志。

更多精彩内容和讨论请点击:http://bbs.eduu.com/thread-83103-1-1.html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