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改一场华而不实的闹剧_高中课改_高中频道-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高中新课改一场华而不实的闹剧

发布时间: 2009-04-28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4月24日指出,2009年共有11个省份进行新课改高考。有的省把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总分的一部分,作为录取的参考。今后的高考制度将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录方式。

高中新课改目前正在一些省份热热闹闹,却又涛声依旧地开展着。说它热热闹闹是因为下了许多文件,对一线的教师和校长甚至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进行了培训;说它涛声依旧是因为高考整体模式没有改革,在高考考什么?高考如何考?社会对学校、对教师评价都没有变化的情况下,高中新课改只能是一场形式,教师也好,学校也好,只能依旧地按照老的模式进行组织教学。

拿高考来说,最典型的莫过于江苏省,十年高考模式换了五个,备受社会质疑。折腾来折腾去,浪费了巨大的财力人力,吃累不讨好,受害的是学生。广东也是课改的前沿,曾经开展3+X+1模式的高考改革,几年之后,又恢复到3+X,同样,历经十年,广东四次改革,令人眼花缭乱,最后却又回到原点。以致广东教育界的一些专家自嘲:内地学广东,广东却在学内地。即使是目前倡导的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模式,也不被基层的教师看好,认为这纯粹是教育部的专家门,盲目引进外国经验,脱离教育实际的闭门造车。首先,学业水平测试带进高考,虽然高考由一考变成了多考,却是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在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的潮流下,此举纯属逆潮流而动,必然为学生、家长、社会所诟病,不可能持久。综合评价模式缺乏钢性,主动权在学校和教师手中,个人主观性和学校的倾向性,使综合评价必将成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盛宴。

再说高中新课改,按照教育部一些专家的说法,衡量课改的一个标准就是学生走班。所谓走班,就是学生根据学校课程安排和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上课。走班制显然脱离了中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因为对于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区来说,教育硬件好,师资队伍充实,走班不成问题;而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和广大的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中学来说,教室不够,因为学生多,班额超编的情况普遍,学生到哪里走班?师资严重缺乏,又如何开展走班?

最近两年,教育部出台了一些很好的改革方案。比如要求学校推广交谊舞,开展跑步活动等等,结果都是吃力不讨好,不仅各级各类学校没有认真的落实,还召来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最后是不了了之。究其原因,根本点就是脱离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所以说,改革不是一个框,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外国先进的东西我们要学,但不能照搬照抄。中国传统教育虽然有诸多的不足,但也有它的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不一句简单的教条,而是真理的东西。教育部的专家学者们,还是多到基层调研调研,不要呆在学术的殿堂中或者躲进小楼成一统,时不时搞出一个改革方案,要知道你们可以折腾出许多个方案,我们的学生折腾不起,我们的民族折腾不起!!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