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重度网络成瘾者 今日成功创业人_天下杂谈_高中频道-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昨日重度网络成瘾者 今日成功创业人

发布时间: 2009-07-29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24岁的上海青年王铿沉浸在创业的快乐中。这几天,他在龙华箱包城的小店开张 了,而在此之前,他在巨鹿路已拥有一个店面。

谁能想像,三年前,王铿还是一个重度网络成瘾者:穷困潦倒,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5小时,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对现实生活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社会的重大问题,无数家长为之忧心如焚。王铿的成功脱瘾,给全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让网瘾青少年摆脱困境的关键,在于让他们在现实中能够找到自信和成就感。

现实中的挫败者到网络里做英雄

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青少年社工徐晶,是直接帮助王铿脱瘾的人。第一次见到王铿时,她第一个念头是世界上居然有这种人。

在一间15平方米、堆满了各种东西的房子里,一个白胖青年坐在电脑前,大拖鞋在脚上摆来摆去。因为很久不洗澡,他身上散发出一股怪味。屋里很闷热,他居然把电脑拆成裸机,用电脑机箱里的风扇给自己吹风纳凉。

徐晶盯着王铿足足看了半个小时,而他却一直盯着电脑屏幕,一点表情都没有。

在居委会那里,徐晶了解了王铿的经历:十年前,父母分居,把他扔给年迈的外婆,自此,王铿再也没有见过父母。上高中时,王铿学习成绩很好,但因发烧高考发挥失常,只上了大专,学计算机管理与运用。毕业后,他在一家企业实习了三个月,但一分钱没拿到就被开除了,从此不再找工作,陷入网络游戏。

见不到父母,高考差两分没进本科,我非常郁闷,不愿意跟同学来往,只能在游戏中拾回自信。

王铿回忆说,打魔兽、梦幻西游、劲舞团、卡丁车反正,什么热门玩什么。我不知道,不玩网游,我还能做什么。

王铿是个网络游戏高手。他描述自己的网瘾生活:每天睁开眼睛就往电脑前一坐,吃饭也在电脑前,闭眼就睡觉。在网上,我很有成就感。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不同的网民有不同的级别和地位,级别高的,可以一呼百应。在网络中,我永远是英雄。

虚拟世界中的认同,哪里比得上现实中的认同?

当年,为了把王铿从网瘾中拉出来,徐晶出了奇招:她假冒电信局的工作人员,给王铿的电脑装个软件。

大概那时我打游戏打傻了,她说是电信局的,我就相信了。装了软件后,我每次玩游戏,电脑就会跳出'网络超时、检查网络设备'的对话框。我那时糊涂了,后来才明白,其实杀杀毒就行了。

不断跳出的对话框让王铿无法再长时间玩游戏,他拿着徐晶留下的名片,出门去找她,要求删除这个软件。

他终于离开电脑,走出了家门,也走出了网络脱瘾的第一步。

无法再正常上网打游戏的王铿心烦意乱,徐晶劝他脱瘾,王铿脱口而出:让我不打网络游戏可以,你能让我在网络上赚钱吗?

这句话让徐晶以及她背后的团队--共青团普陀区委陷入思考。大家分析:王铿属于网络重度成瘾,家庭、朋友等社会支持系统欠缺,具有惰性,缺乏激情,思想较为消极。但他同时也有优点:聪明、学习能力强、知恩图报、有一定知识背景。

于是,大家为他度身定做了脱瘾方案:把对网络游戏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与网络有关的活动中。

在徐晶的介绍下,王铿第一次利用QQ为网络中介公司推介工作,得到了人生的第一笔收入--100元。接下来,他参加了网络游戏的全国比赛,做过网络游戏的代练。后来,在桃浦镇团委的帮助下,王铿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丝网花网络店,和其他社区青少年一起编织丝网花、绣十字绣,镇里则免费提供场所,成品在网上销售。

网络开店的有趣程度,一点也不亚于打网游。我每设计一个新品种,或是给我的小店重新'装修'一下,打些'促销小计划',都会引来大批客人。我再也不愿回到过去的那种生活了。王铿兴奋地说。

现在,王铿除了在网上拥有一个双钻信用的网店外,又先后开了两家实体店,经营丝网花和十字绣,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接到2万元人民币的订单。不久前,王铿的网络小店接到了一份特殊订单--一位韩国客户一下子订购了20种样式的丝网花,要带回韩国参加民间工艺展。

过去恍若一场噩梦。王铿希望把他的故事真实写出来,拯救一批和我有相同背景的社区青年。他还应邀参加网络脱瘾夏令营活动,现身说法,让那些沉溺网络的孩子们能正确认识网络的利弊。

现在的王铿,很少上网,电脑里的游戏全部删除了。用他的话来说:虚拟世界中的认同,哪里比得上现实中的认同?

从解决就业入手帮助脱瘾

现在许多青少年遭遇了应试教育与就业的沉重压力,需要释放,而网络游戏互动、娱乐的特点,使青少年得到了一种全新的娱乐方式。一部分游戏,尤其是角色扮演游戏永无终止,引诱玩家追求等级的提升和装备的豪华,导致青少年沉迷其中。而一些家庭对网瘾青少年束手无策,只能打骂,结果适得其反。共青团普陀区委权益部部长周晓芳分析说。

三年来,跟王铿一样,普陀区桃浦镇已有多名青少年在社工的帮助下找到工作、成功脱瘾。目前,还有24名网瘾青少年在接受治疗,效果喜人。

网络脱瘾,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杜亚松主任医师,接触过许多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他说:许多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对引导他们脱瘾存在强烈抵触情绪,无论老师、社工还是心理工作者,开展工作都十分困难。

共青团普陀区委书记宋宗德说,网络脱瘾的一个关键,就是让网瘾青少年离开电脑、走出网吧后,能够通过某种方式的帮助,获得现实的认同、找到自我价值。

宋宗德认为,网络成瘾原因复杂,失业是一个重要原因。例如王铿所在的普陀区桃浦镇,社区青少年有503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总人数的13%,60%的青少年为中专、技校、职校。其中,一天上网时间达10小时以上的为34人,上网时间在5小时到10小时之间的为158人。而且,这些网民80%都是低保或者低收入家庭。要想让他们走出网瘾,就要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2006年,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资讯出版总署、信息产业部、文化部等部门出台十项举措,促使网瘾少年转变为网创人才,各地也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探索。共青团普陀区委与桃浦镇,今年初推出了创e工坊,由专职社工提供心理治疗--网络戒断--技能培训--实现就业一条龙服务。

网络脱瘾很难,我们做好了日积月累的思想准备,一对一地解决,希望出现更多的王铿。宋宗德说。

??

帮助孩子戒除网瘾不要胡萝卜加大棒

小明迷恋网络游戏后辍学在家,每天游戏时间达十几个小时。为了让他戒除网瘾,母亲剪断了电脑连线,没想到却遭到小明的绝食反抗。母亲迫于无奈还是帮儿子接上了电脑线,从此小明更加有恃无恐地沉溺于网络了。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的社区青少年事务社工娄奇川介入后,从改变小明的家庭环境出发,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绿色港湾家长沙龙小组工作。他把网瘾青少年的家长和孩子聚到一起做游戏、谈心,调整家长的教育观念。在一场如何表达你的关心的主题讨论中,小明的妈妈慢慢意识到虽然很关心自己的孩子,但在交流方式上还存在简单粗暴的问题。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小明觉得妈妈的态度变温和了,也愿意和妈妈说说自己的心理话了。现在,小明已经重返校园。

救助网瘾孩子任重而道远

8月29日,1318戒除网瘾全国行'十百千万工程'公益训练营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理成长基地闭营。这次训练营由中央文明办、团中央等八部委和光明日报社主办,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和光明日报网络信息部等单位承办,共有全国13个省(区、市)的56个家庭的父母和孩子参加。它是国内首个全公益性质救助网瘾孩子的训练营,也是首次集中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计算机、医学等领域专门力量对网瘾青少年实施的救治活动。中国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杨凤池、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中心主任陶然、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沈绮云、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应力等参加了对网瘾孩子的义务救助。

从网瘾少年到网创人才的路有多远 戒除网瘾全国行十百千万工程启动 网瘾到底是谁的错 如何帮助网瘾少年走出泥潭 陶氏秘方能戒网瘾吗?推行素质教育是根本 记者调查:一次治疗上万成千 戒治网瘾孰是孰非?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