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是一个对内地学生和家长耳熟能详却又颇为陌生的词语。在香港,有一所大学已经实行书院制近半个世纪,且目前仍然是香港惟一实行书院制的大学,这所大学就是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在学生培养中扮演什么角色?与学院如何分工合作?实行书院制有何利弊?所有这些疑惑,都会随着我们走近这所依山傍海的美丽大学而解开。
书院干什么:书院负责专业教学以外的所有事情
在学院这个坐标系上,魏方方是中文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大三学生,在书院这个坐标系上,她则摇身一变,成为逸夫书院的学生。学院坐标同在商学院的学生吴瑞,另一个坐标则落在新亚书院。
每一个中文大学的本科生,都像魏方方和吴瑞一样,身处学院、书院两个坐标系中。许多中大毕业生都说,书院生活是他们在学期间最难忘的回忆。魏方方介绍,每名新生可按意愿申请所属的书院,大学会按既定机制作出编配。在学期间,同学可申请转院,书院会视乎情况作出考虑。中大的几个书院坐落于不同地段,多数书院都有自己的宿舍、食堂、体育文化设施等。一位老师介绍,书院的职责,大致可以定位为负责专业教学以外的所有事情。学生每天上课都要去各自的学院,下课后的活动则主要在书院进行。
吴瑞介绍,书院也开设通识课,分必修和选修两类,比如新亚书院的一门课,就是讲本院的历史、精神、文化特色等。虽然书院主要负责专业教学以外的事情,但书院院长则无一例外都是由学术地位很高的教授出任。比如现任中大校长沈祖尧就曾任逸夫书院院长。书院虽然与学术很少直接关联,但学术一刻也离不开书院。
现在一家出版社供职的陈宝欣是中大毕业生。她说,书院在大学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大学课堂传授的是硬知识,书院则以关顾及群体活动来授予学生软技能。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甚至工友之间的关系很密切,像一个大家庭。考试的日子书院会提供水果,工友煮甜汤也会给我们留一份,这些都令人心暖。
不但学生要入书院,老师也是如此。张田余是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老师,他的会计课堂上一共有30个学生,来自各个书院的都有,张田余则加入了崇基学院,负责跟崇基的学生见面研讨、帮学生辅导、带学生活动。
目前,中大各书院的宿舍约能为一半以上的学士学位课程学生提供床位,但即使不住校的学生,仍然可以加入某个书院。
中文大学原有崇基、新亚、联合、逸夫等4所书院。为应付大学恢复四年制本科课程后学生人数的增加,中大近来增设多所书院,其中晨兴、善衡及和声书院已开始收生,敬文及伍宜孙两所新书院也将于2012年9月收生。
不要书呆子:书院是组织学生活动、实现全人教育的主要平台
中国人往往用书呆子称呼光会读书,对待人接物一窍不通的人。现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不再以学业成绩为唯一量尺。良好品德、奉献精神、高尚品味和强健体魄,都成为衡量优秀大学生的准则。在培养全人方面,书院可谓重任在肩。锻炼学生能力的各种活动,主要是在书院层面举办。这些活动包括海外交流及外访计划、研讨会、师友计划、社区服务、领袖才能训练等等,还有各种学生社团组织的课外活动。
吴瑞说,每个书院都有学生会,是组织活动的主力军。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动是新亚书院的千人宴,邀请了不少明星参加。以逸夫书院为例,院方定期举办书院聚会,邀请杰出人士莅校演讲,与学生交流。曾应邀出席者有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天文台前台长林超英等。书院还举办主题晚宴,邀请嘉宾就不同题目与学生分享心得。晚宴的特点在于气氛轻松,利于师生与讲者深入交换意见,讲题也不局限于学术,还包括很多人生重要课题。为了锻炼学生的领袖才能和组织能力,逸夫书院不少活动是由学生主导的,如被称为四大活动的迎新营、逸夫里游艺晚会、书院院庆活动及书院歌唱比赛,均由学生一手策划和主办,院方只提供资助和意见。
联合书院则从2005年起设立全人发展奖励计划,鼓励学生参与学术和非形式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终身追求均衡生活和全面发展。计划深受学生认同,参与人数逐年上升。在这个计划下,学生参加或筹办德、智、体、群、美五个范畴的校内外活动,并向书院申报。院方核实和计分后,每年向参加者颁发奖,并根据累计总分向毕业班学生颁发金银铜奖的奖座、证书,还有书券以作奖励。由于奖项要计算每学年得分,有助于学生均衡规划在大学不同年级参与的活动及类别,得分纪录总结了本科生课堂外的活动,被视作非形式教育的成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