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文理分科须辅以录取制度改革_文理分科资讯_文理分科-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取消文理分科须辅以录取制度改革

发布时间: 2009-08-28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2月6日发布公告,就4个方面、20个重大教育问题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其中包括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多年以来,不少教育专家一直提议,中学不再进行文理分科,因为文理分科必然导致学文科的学生不关注理科科目,而选择理科的学生不关注文科科目,从而造成学生的素质缺陷。就在前不久,还有专家发言称,中学不应文理分科,文理分科降低了民族的整体素质,导致了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也是诺贝尔奖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似乎不言而喻,但一到现实之中,可行性就成了很大的问题。早在2002年,江苏就积极推进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试点,高考实行3+大综合,初衷就是为了消除文理分科的弊端,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大综合是把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6门课出在一张卷子上,这套改革方案仅仅实施了一年,就因为学生要同时抓9门课,负担太重,而且高校在选拔人才时也较难区分学生的特长而宣告失败。接着继续推行的3+1+1高考模式,是在语数外3科之外,考生可以在物、化、生、历、地、政6科中任选两科,一共15种组合方式。这套模式在现实中遭遇中学组织教学困难,以及高校录取中选考科目的公平问题,2008年又被另一套让考生和家长怨声载道的、所谓将高考成绩与学业水平测试和中学综合素质测评结合在一起的高考模式替代。这套高考模式,从公布到执行一年多来,据说还没有人真正搞懂是怎样的录取方式。

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试点表明,在现行高考制度下,文理不分科必然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让更多的学生被繁重的学业压得抬不起头来。这令不少考生和家长深感不安。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在当前的学生评价体系中,文理不分科,并不能解决整体素质低、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分离的问题。

事实上,正是强调卷面分数、将分数作为唯一录取依据的高考集中录取制度,才是造成学生整体素质低、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缺失的本源注意,还谈不上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问题;今天读理科的学生并不就有科学精神,读文科的学生并不就有人文情怀。在这样的升学制度引导下,学校教育必然以知识教育为重点,突出记忆与背诵,哪怕是人文学科的教育,也是走知识化、技能化的路线,文科和理科,在学生看来,都是需要记忆、需要考出好成绩的科目,谁会真正关心学习这样的科目,能增长多少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要知道,就是在今天的大学里,考察学生的道德修养,也是通过回答试卷。

只有把教育对准人本身,教育的内容才可能真正有益于受教育者人格的健康发展,而这样的教育,必须建立以人为本、注重个性、特长的多元评价体系与升学制度。离开了这一制度的构建,无论是中学的课程改革,还是高考科目改革,其对受教育者素质的培养都将流于空谈。而且这样的改革,由于无法起到促进素质教育的作用,留下的不仅仅是劳民伤财。

要使取消文理分科产生具体效果,必须辅以相应的评价体系和升学制度改革。首先,中学应建立必修加选修的课程体系,这要求中学更广泛地开设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因为中学生真正的负担不是来自所学知识多,而是强迫他们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带有强烈的功利性目的;其次,应改革现在的高考学科考试为学业水平测试,重在考察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并使考试成绩更具通用性,比如TOEFL、GRE考试一次考试可以管多年,具有与其他考试同等的效力;再次,高校按专业培养人才的教育体系也面临新的调整,这几年一些高校推出按学院平台、专业大类招生的政策,就是一种积极的尝试。高校要认识到,过窄的专业口径招生和专业人才培养,不但使人才的知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也不利于这些人才未来的就业,文理结合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趋势,一些传统的文科专业向理科考生开放,一些传统的只招理科生的专业也向文科生开放,在培养过程中,开展通识教育,就体现了这种趋势。

对于我国教育改革来说,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的公信力,打破集中高考录取制度,建立多元录取体系,实行自主招生。对应这样的制度,方可谈及中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问题。如果囿于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等问题,难以打破高考集中录取制度,难以改变学生评价体系,那么,文理不分科虽很必要却难推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正应该努力为文理不分科的推行创造条件。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