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扛闪闪的国徽,迈着豪迈的步伐,列起整齐的队伍,走进崭新的赛场1959年9月13日,新中国成立后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开幕(见上图,新华社发)。一运会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短短十年间体育事业的巨大成就,不仅令全世界刮目相看,也使全国各族人民深受鼓舞。
新中国成立前,中华大地内忧外患、民生凋敝,那时的体育事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中国人绝大多数时间只是国际体坛的看客。一运会开幕,适逢新中国成立10周年。
这一年,包括工人体育场在内的首都十大建筑均已完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曾在年轻时代的文章中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的毛主席,在1952年发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1952年7月29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赫尔辛基第15届奥运会会场升起;1953年8月9日,游泳运动员吴传玉为新中国赢得国际比赛中的第一枚金牌;1956年6月7日,解放军举重运动员陈镜开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男运动员;1957年11月,跳高运动员郑凤荣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创造世界纪录的女运动员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悉心关怀下,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发展、壮大起来。
一运会上共有4项世界纪录、106项全国纪录被打破。赛场的骄人战绩不仅显示了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象征着当时中国人民热火朝天建设新中国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