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们,背后不为人知的事_高考新鲜事_高考报考-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高考状元们,背后不为人知的事

发布时间: 2016-04-12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2015年重庆文史类高考状元是巴蜀中学高三(1)班的刘楠枫,他以704分的裸分成绩成为2015年高考重庆文史类分数第一。原本在成都游玩的刘楠枫可以早一点坐动车回渝,由于北大与清华招生方争抢刘楠枫,北大方面为表达诚意,执意派专车去成都接刘楠枫。于是刘楠枫回重庆的时间,被多耽搁了4个多小时。

从古至今,每每大考后,状元都会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没多久,打着高考状元金匾的一系列商业活动也开始启动了。高考状元成了企业、商家、学校等各方追逐的对象,重奖事例屡见不鲜。争抢高考状元从表面上看是争夺优质生源,实质上却是难分伯仲的两所学校之间的较量:高考状元具有很强的符号效应,争取的高考状元越多,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这所大学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高考状元无疑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他们优秀的成绩令他们可以俯视在金字塔下层的所有考生。分数作为构建金字塔的砖瓦,让不同的考生拥有截然不同的入学机会。处于金字塔塔尖的高考状元,拥有广阔的选择空间。在理想的图景里,选择哪所学校、哪个专业,应该出自学生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的本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的压力、学校动员以及就业、读研深造等方面的权衡和考量,都会影响高考状元的志愿填报。

高考状元四个字掷地有声,只要考生带着这块金匾,无论走到哪里,荣誉也如影随形。高考状元成为香饽饽的背后,既有人们对学习精英的朴素感情,也和浮躁、炒作等转型时期不良的社会心态有关。高考状元的身份符号和文化象征,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利益,让状元经济的虚火越烧越旺。对高考状元的过度关注和消费,根源于一种势利的价值观和教育观。

然而,高考状元效应形成的背后,却有着比崇拜更深刻的社会含义。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认为,势利已经开始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病症,其作为一个行为模式最大的特征,就是愿意锦上添花,不愿意雪中送炭,导致资源集中在那些拥有较多资源的人手中,而对一般民众以及弱势者冷漠甚至不屑。最令人担忧的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偏好,即使在教育领域也难以幸免。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恐怕是所有高考状元们最真切的感受。但是状元们在高考的竞赛场中一举成名天下知,并不意味着他们今后一定会取得成功。说到底,教育只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一项调查显示,在19771999年900多名高考状元中,七成大学毕业后销声匿迹,在职场难寻高考状元的踪影。高考状元不如人意虽然偏离了公众预期,却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人生有多个竞赛场,状元们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其他领域一定会出类拔萃。

过度追捧高考状元,对考生是一种伤害。高考状元效应形成,更多的源自于社会的经济需求,而非作为考生们的榜样存在。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鸟儿一旦系上了黄金,就再也不能展翅高飞。对高考状元的过度关注和消费,不可避免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只有从根本上对势利教育观进行纠偏,高考状元得到的重复性激励和谬赏,才会越来越少,愈演愈烈的争抢高考状元才会降温。

争抢高考状元的行为,折射了这个功利社会的丑态。教育变得越来越阴暗,考生越来越像摆在超市货架上,待价而沽的一件件商品。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