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高考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物理实验在高考中的地位一直很突出,从近几年北京高考实验题看,命题以考查原理、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三部分考查为主。要引起注意的是这个实验考查过程不是书本上原封不动的还原,而是逐步过渡到要求考生用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解决新颖灵活的实验问题,强化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物理实验题赋分较高,成为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同时它又往往是学生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因此,物理实验能力能否提高及高三物理实验复习的成功与否,是高考能否制胜的关键。
一、近三年高考实验考试内容统计及特点分析
(1)实验题型多样,取材广泛
选择题主要考查仪器选择、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排序及正误分析、数据分析等;填空题主要考查实验知识及实验能力、仪器读数;图线题主要考查实物连接图、电路原理图、光路图及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等:计算类型题主要考查由计算确定实验方案、推导待测量表达式等。
实验题取材广泛,从力学到电学、光学,均有涉及,且以电学实验为主。这些实验题有的是课本上经典学生实验,而更多的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创新题,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利用基本原理、方法进行创新的能力,力求体现“只有动手做过实验才能得高分”的实验命题思想。
(2)注重主要实验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传统的重要实验器材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打点计时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仍是高考实验试题的主角。2009年和2012年考了螺旋测微器读数;2010年考了电阻箱的读数和滑动变阻器的选择;2011年考了多用电表的读数。
(3)注重对实验操作的考查
实验步骤的排序,纠错、电路连线、画电路图、仪器及量程选择等都与实验的实际操作有关,真正的考查了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电学实验中的内、外接法的选取,滑动变阻器连接方法的选取,都会给考生带来不小的困扰。
(4)注重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考查
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是实验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试题涉及剔除错误数据,根据数据描点作图,根据图像外推结论,求平均值(斜率、面积)等。
(5)注重误差分析方法的考查,强调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这部分的考查内容应该说是最难的。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有很多,在高考中亮相最多的是由于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带来的系统误差分析,而降低实验误差的手段除了要合理选择仪器以外,数据处理也是考查的热点。
二、2014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策略
1.弄清实验,夯实基础,培养技能
弄清实验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实验复习的重要环节,也是高三复习容易忽视之处,切不可舍本求末,敷衍了事,应按照以下5个环节进行。
(1)实验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依据什么物理规律,即实验原理的理解。
(2)根据实验原理,需要获得哪些数据,应作哪些测量,要得到这些数据用什么方法,选择哪些实验仪器和装置。
(3)根据仪器和装置的使用规则或实验要求,怎样完成实验以及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4)数据处理一般有平均值法和图像法,特别是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怎么画图?图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图像不过原点,为什么采用“化曲为直”?
(5)实验结论和误差分析还是依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从实验中用到的物理规律和仪器这两个方面去考虑。
任何一个实验,都离不开这5个环节,这是实验的基础。5个环节中,实验原理是第一重要的,它是实验的根本,更应该讲清讲透。
2.掌握设计实验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所谓设计性实验,通常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实验目的和器材,灵活运用所学的实验方法、原理、技能,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测量方法、实验步骤,并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检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如何变成实际可行的操作过程,这是对创新能力的考验。其实,设计实验既有物理规律可依,也有思维方法可循,思维方法仍旧是书本上实验常用的:等效替代法;测量微小量可用的累积法;存在多个变量时可用控制变量法。一些物理量不能直接测量时,可以用转换法、留迹法;还有平衡法、补偿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