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高考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业和学校的最大差别在于,一个好学校的长居于好的寿命要比专业长得多,简单来说,北大是一所好学校,假定某年或者某几年出现一些让家长和学生不喜欢的事情,他也不会转瞬变成不好的学校,同理,一所学校,尤其是大学,进化为一所好大学也是需要的,但是专业不同,热门的时间其实不会很长,很可能今年是热的,明年就开始冷,然后后年就开始降分录取,这一情况在任何学校其实都是可能发生的。
在我们常规概念里,计算机、法学、经贸金融、工商管理这些专业应该是过去差不多10年比较热的专业,但是很可怕的是,这些专业也是失业率最高的本科专业,占总共本科失业率总数的1/3还多,这一矛盾其实体现了某些家长的盲目和某些院校的迎合家长这种盲目而有意无意地不断增开所谓热门专业以及降低这些热门专业的开设条件。
用市场经济的理论很容易理解,这些专业热过,所以对于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未来,于是乎,报!对于院校,这些专业热过,于是乎,开!而且越差的大学,开的越猛。殊不知,热与否是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的,就业好才会导致专业热,但是就业好的这种前景是无限扩张的吗?这个就业好所映射的需求高,也有上限和天花板的,你认知一个专业是热门,必然是经过了最起码1-2年的供不应求,等到你选择了这个热门专业,进修了四年之后,你就不得不面对一个已经招收了最起码6年的毕业生的行业,就算这个行业还没有饱和,那么其必然也是优中选优,选拔条件逐年增高。这很符合二八法则,不仅限于质量,也跟时间有关,行业发展的最早的20%的人,只要坚持下来,基本上都会变成这个行业的基础和中坚,然后再加入的人就只能拼质量了,可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状就是现在我们的各大院校为了抢生源,无论之前是干嘛的,都敢开设几乎所有专业,甚至是没有教材、没有师资都敢开,这样的四年孩子学到了什么?盲目从众追热,只能导致撞车。
这是热门专业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当然也有其他。比如稀土工程专业,毕业生很快被企业抢购一空,尤其是信息传播发达的当下,该专业很容易被家长“口口相传”变为热门专业,于是大家蜂拥而至,可是我有必要提醒一下诸位家长,稀土材料的确热,但是这个行业在我国现在还处以一个非常基础的起步阶段,相关社会需求还不是很大,但是研究院所需求量又有限,可是部分高校过分强调与市场接轨,过于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蜂拥而上开设,不顾自身能力和教育发展规律,以至于许多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而各校盲目设置、“哄抢”热门专业造成的后果是同类毕业生的严重过剩。
我并非一味否定热门,也不是说大家都不能报,只是建议选专业切莫盲目紧追“热门”,而是真正考察一下该专业的背景,专业与学校的关系,该院校是否具备开设该热门专业的能力和资源配备,同时考察一下自身,是否能够对该热门产生兴趣,进而学好,还是二八法则,只要你能够学到这个专业的前20%,永远都是企业和单位抢的对象,因为用人单位很精明,他需要的永远是能为企业带来价值的人,而非你的名头。如果选择了一个自己完全没有兴趣的专业,就算你学的专业的世界顶级,你的学校是世界顶级,但是你的水平是世界末级,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生物工程对很多学校目前都是录取分数第一高,但国内没有像样的生物公司,所以工作非常非常难找。在一些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就业率在“倒数排行榜”上榜上有名,甚至“雄踞”第一的位置,家长们当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