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篡改高考志愿考生背后的利益驱动_高考新鲜事_高考报考-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专家解析:篡改高考志愿考生背后的利益驱动

发布时间: 2016-08-08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近日,“山东胶州考生志愿被篡改”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最终被篡改者常升被陕西师范大学恢复志愿增加计划录取。

随后,山东单县再次爆出高考志愿被篡改事件,目前涉嫌篡改者已被刑事拘留。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高考志愿被篡改事件屡屡发生,其中既有个别教师为谋取利益,修改考生志愿;也有同窗好友出于个人目的,修改同学志愿;甚至还有社会人员利用黑客技术,破解志愿填报系统,修改志愿的例子。

2013年,河北29名考生志愿被篡改。闫某就职于石家庄某公司,负责为某职业学院招生。为多赚提成,闫某利用其在宣传某职业学院时搜集到的一些考生考号及登录密码,擅自篡改了29名考生的报考志愿。

2014年,江西3名高考生志愿被篡改。彭泽县二中老师汪锋华也以代管名义获得了学生的密码,汪锋华称是因“要查看学生是否漏报志愿”而代为学生保管密码。篡改学生志愿也是他所为,原因是“考虑到考生分数情况,报考第二志愿学校更容易被录取”。据报道,这起事件很可能与某些高职院校争抢生源有关,高职院校往往通过给回扣吸引高中教师介绍生源。

“从目前发生的这些案件看,篡改的主体无外乎两类,一类是具有直接关系的老师,一类是知悉登录信息的学生,背后都有一定的利益。”山东省社科院法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于向阳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在高考志愿填报阶段,老师提供适当建议是好事,但决不能一手包办,决定权应当在学生手中,“招生机构及学校应当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让这种意识深入老师与学生心中”。

对于高考志愿网络填报系统,于向阳表示:“可适当增加技术安全保障措施,比如强制修改初始密码,增加电话提醒、短信验证或者手机扫码登录等功能。”

在这些考生志愿被篡改事件中,一定程度上源于考生自身原因,于向阳建议,考生应切实增强保密意识,严防密码被他人窃取。

更多资讯请关注查字典高考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敬请期待!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