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慢就业” 先锻炼能力还是先丰富阅历?_高考新鲜事_高考报考-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毕业生“慢就业” 先锻炼能力还是先丰富阅历?

发布时间: 2016-12-15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虽然2016年毕业季已经远去,但仍有一些毕业生不着急就业,而是选择旅游、在家陪父母以及继续等待机会自主创业等。如今,大学毕业生的慢就业现象日益突出,也更加引发社会关注。

对此,智联招聘CEO郭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慢就业未必是件坏事情,对于一些学生,他们可利用慢就业这段时间来增长社会阅历,开拓眼界。不过,也有专家反对学生慢就业,认为他们应该尽早就业,接受锻炼。

现象

并非找不到工作,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突出

毕业后,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如今,这样的困惑存于许多大学生心中,同样也困扰着今年刚走出校园的姜力。

在就业选择上,和很多90后一样,姜力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在找不到满意工作,并且不愿随便就业的情况下,他加入了慢就业一族,选择一边在家陪父母,一边慢慢考虑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而此时,作为慢就业一族的资深成员、90后女孩刘英则在某事业单位实习。由于家境优渥,毕业一年多的刘英此前一直未急着找工作,其主要的工作是遵照父母的意愿复习考公务员,但由于近几次公务员考试连连受挫,让她决定先找份实习过渡一下,然后继续考公务员。

虽然情况各有不同,但显然,近年来,和姜力、刘英一样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

据媒体报道,通过对比2010至2016届大学毕业生中未就业人群分布比例,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现:最近5年,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的大学生比例逐渐增长,慢就业现象越来越突出。此外,某网络平台今年7月发布的一份毕业季大数据报告显示,52%的95后选择找一份稳定工作,但剩下48%的人选择回避就业。

原因

为逃避现实?工作不理想、理性寻找发展方向占主流

慢就业不等于不就业,那么,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究竟为哪般?有观点认为,其背后既有就业形势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也有青年一代就业观念的变化。

郭盛分析,第一,现实的问题是,有些资质并不好的大学学校里面出来的学生没有找到好工作的,导致他延迟了。第二,就是有些人意向去留学、实习或尝试新的东西,发展兴趣爱好。

去年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曾对2016届应届毕业生做了调查,调查显示,毕业生选择慢就业最主要的原因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有57.7%的受访者选择;其次是受访者希望能够 理性寻找发展方向,不愿意在没有找到方向前被具体工作束缚;再次是准备自己创业。要考研、想做自由职业者等理由也位居前列。

显然,慢就业现象突出还与当前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薪资问题,不再是许多大学生就业的决定性要素,渴望被尊重,工作是否理想,他们更为看重。

日前,智联招聘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当前大学生群体理想雇主的构成要素中,排在前六位的依次是:尊重员工、良好的收入前景、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完善的福利待遇、吸引人的企业文化、与员工贡献匹配的薪酬回报。值得关注的是,尊重员工要素超越了良好的收入前景。

观点

就业快与慢的争议:先锻炼能力还是丰富阅历?

如今,慢就业现象日益突出,有专家分析,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近些年慢就业现象反映了许多人的择业观正悄然改变,不再恪守毕业即工作的传统模式,而是更多地考虑未来规划和就业质量。不过,在家啃老的问题也确实存在。

那么,慢就业到底好不好?此前,针对这一现象,社会争议不断。有反对者批评,提倡慢就业是在为那些不努力的年轻人开脱。教育部本月初发布数据,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795万,比2016年又多出30万。在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前,递简历的动作慢一步都有可能错失良机,再提倡慢就业,岂不是把人往坑里带?

但有支持者认为,慢就业已经成为就业现实的一部分,从教育主管部门到高校、家长和用人单位,应该给毕业生更多的选择。

我反对慢就业这一说法。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大学生应该要快就业,有些90后比较懒散、纪律性差,早点进入职场,才会尽快了解自己的所学及所需。

曾湘泉指出,中国教育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因此,毕业生无论选择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通过进入职场,更能从中了解相关的要求及知识,并锻炼能力。

郭盛则认为,其实,慢就业未必是一件坏事情,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大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实际上缺少了实习环节,缺少能真正打开自己眼界的游学经历,包括去外国及其他地方学习的经历等。因此,有些选择慢就业的学生是想用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来增长自己的社会阅历,增长自己的知识经历,这其实是好事情。

郭盛也指出,当然也有不好的现象,诸如毕业生啃老或者一些人因没有经济负担而不愿意做更多的努力。但是,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学生还是非常希望就业,还是希望朝着自己的方向努力的,只不过,他们可能想在就业前尽可能多了解、见识这个世界。

建议

专家称大学生就业需要专业指导

不过,无论是慢就业还是快就业,就业压力都是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今年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介绍,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比去年又增加了16万人,而且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也是这个数量。青年的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这个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政府部门出台了诸多政策,也开辟了许多渠道来引导大学生就业、创业。诸如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7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中,推出部分就业新举措,鼓励高校优先向大学生创办的小微企业转移科技成果等。

有观点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政府的相关创业、就业鼓励政策都很好地贴合了时代特点,那么,社会也该跟进。

为此,有专家建议,在大学生就业观念改变的当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大迫切任务是建立一支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的就业指导队伍,包括学校的就业指导人员及人力市场的就业指导人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