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中,高分考生和中低分段考生志愿的选择上各有特点,如何选大学和专业才是合理的?
对于高分考生,老师赞同社会上的主流观点,即在学校和专业两个因素中应该优先考虑学校,以进入好大学为首要目标。
专业与专业之间不存在高下之分,适合最重要,和学校选择不同,专业与专业之间不存在高下之分,没有最好的专业,只有最适合的专业。考生需要在充分了解自己性格、兴趣、能力的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着眼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来选择专业。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考生都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对自身的兴趣、性格认识不够,也无法合理地评估自身的能力优势,在专业选择时往往随大流,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以至于入学后丧失学习兴趣和毕业后就业难的情况大量出现。然而,考生专业选择的盲目性是个老问题,如果考生已经形成了适合自己的专业志向,那么应该如何对不同大学的相同专业进行比较,找到其中最好的呢?
一流专业高度集中于好大学,“二流”大学中的一流专业数量有限,二流”大学的一流专业绝大部分是理科类专业,非211普通高校的重点学科主要分布在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理科门类。非211普通高校的所有16个一级重点学科都是理科门类下的学科。
有关高校主要是理工、石油、农业、医药等行业院校。非211普通高校的123个二级重点学科中,理科门类下的也占绝大多数,达80%,而文科门类的 只占20%。文科门类的二级重点学科所在的高校涉及财经、政法、师范、语言、艺术等类型
这些重点学科实际上就是所在高校的特色和传统优 势所在。
国家重点学科可以成为考生专业选择的参考,但前提是考生对相应的专业有理性的认知和明确的兴趣。特别是对那些成绩虽不能达到好大学的录取标准, 但是又对某个专业有坚定兴趣甚至有志于在该专业继续深造的考生,了解“二流”大学中的一流专业在报考时就会很有价值。但是,专业方向不明确的同学,应该首 先分析自己的专业兴趣所在,不能盲目追求国家重点学科,更不建议对A专业已有明确兴趣的考生去选择并无兴趣但是国家重点学科的B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