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预测:从白百何“出轨”事件看公众人物的个人隐私和自由_高考作文资讯_高考作文-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2017年高考作文预测:从白百何“出轨”事件看公众人物的个人隐私和自由

发布时间: 2017-05-08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查字典高考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2017年高考作文预测:从白百何“出轨”事件看公众人物的个人隐私和自由,2017高考语文作文押题:从白百何“出轨”事件看公众人物的个人隐私和自由,2017年高考必考热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高考网。

▲2017年高考作文预测:从白百何“出轨”事件看公众人物的个人隐私和自由

身为公众人物常以夫妻恩爱,一家甜蜜的人设形象曝光在大众视野,纵然婚姻状态如何是个人隐私和自由,但婚姻解体的时候向不明真相的群众声明一声是最基本的礼貌,彼此互相尊重,才不会互相伤害。

▲2017年高考作文预测:从白百何“出轨”事件看公众人物的个人隐私和自由

白百何“出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最终的结局却是双方承认早已离婚。以前听说明星常“隐婚”,没成想还有人玩“隐离”。婚姻状况当属个人事务,并无公开义务,也无须公开。但身为公众人物,却在保护自己隐私权的同时,也要有点底线,最起码,不能通过故意“秀恩爱”等方式来营造幸福假象、误导大众。否则,难免会招来质疑:这样做,到底真的是为了保护孩子,还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钱袋子”——有了所谓的“良好形象”,就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就能够吸引更多的粉丝?其实这也大可不必,时代发展到今天,离婚只是个人选择,社会宽容度有了较大提高。

▲2017年高考作文预测:从白百何“出轨”事件看公众人物的个人隐私和自由

公众人物一般是指社会知名人士,即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广泛知名度,为社会公众所广泛熟知,并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人物。美国法将公众人物分为了三类:一是政府机关担任重要公职的人员;二是自愿型公众人物,即指各类明星。可以说文章、姚笛则都是因为选择了演员这一职业而成为了自愿的公众人物;三是非自愿型公众人物,指原本不是公众人物的某些人,却因为某些事件而偶然卷入成为了公众人物。例如在张艺谋超生事件中,他的妻儿不是公众人物,却因为超生事件的发生,而被迫将自己的部分隐私置于公众的视野。笔者认为,美国法中对公众人物的此种分类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2017高考语文作文押题:从白百何“出轨”事件看公众人物的个人隐私和自由

公众人物应当拥有自己的隐私权,但是由于他们或掌握了国家职权,或为了获取更多的关注度以及利益而主动出让了自己的某些隐私,加之他们掌握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其行为也更容易影响到社会秩序,为了保持整个社会大的平衡,基于这种种因素,所以在公众人物隐私权、名誉权保护方面通常被认为不应当等同于一般的公民。如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的张宝新教授所说的那样:“为了维护公民名誉权和舆论监督两者之间的平衡,应当区分公众人物与一般公民,对于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隐私权作适当的弱化保护处理。”但究竟该基于哪方面的考量来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进行限制,我们还应明确。

恩格斯曾说过:“个人隐私应当受到法律保护,但当个人隐私与最重要的公共利益即政治生活发生联系时,个人的私事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私事,是属于政治的一部分,应成为资讯报道的内容。”这句话毫无疑问的指出了:当公众人物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关联时,公众人物就必须在隐私权方面做出让步。所以,对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首要依据应当定位于“公共利益”的考量。另外,在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强度上,可根据公众人物的分类进行区别对待,例如:国家公职人员的隐私权保护应当弱于自愿型公众人物,而自愿型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又应当弱于非自愿型公众人物。

▲2017高考语文作文押题:从白百何“出轨”事件看公众人物的个人隐私和自由

在“追星热”的时代,明星的言谈举止很容易被普通人效仿,也较容易影响粉丝的行为,甚至价值取向。文章与姚笛同到香港度假本来应属于其个人行为,但是由于存在婚外恋的情形,触碰了道德底线,与传统的婚姻价值观发生了冲突,产生了不良影响,损害了公共利益。

▲2017高考语文作文押题:从白百何“出轨”事件看公众人物的个人隐私和自由

个人隐私权需要让位于公共利益,但是公众人物的隐私并不必然的与公共利益相联系,只有那些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隐私才需要被受到限制,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即使目前尚未有该标准的立法保障,也应当紧紧围绕“是否与公共利益相关联”来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进行监督和保护。欧洲人权法院判例就此提供了一个较抽象的说法,即“合法的公众知情权仅存在于有益于民主社会对讨论对事实报道中。”再次强调了:只有与重要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对公众人物对隐私权才应受特殊限制。

在任何法治国家里,首先不应当否定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明确限制隐私权不等于剥夺隐私权,所以在公众人物隐私权研究领域,需要探讨的问题不是公众人物是否享有隐私权,而是其在多大程度上享有隐私权。着重从“公共利益关联性”出发,平衡资讯媒体自由、公众知情权与公众人物隐私权之间的冲突应当成为立法、司法的主要考量。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