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战略决策,逐步走开了军队干部由自己培养和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北大、清华、复旦等一批重点高校率先担负起培养国防生的任务。短短几年间,由最初的21所试点高校扩大到目前的116所,培养的国防生所学专业95%以上都是部队紧缺急需的。
在大学校园里,人们常常会发现身边不时有一队身着绿色军装的年轻人静静地走过,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整齐,眉宇间流露出执著的军人气质,他们就是后备役军官---国防生,大学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莘莘学子报国情,虎虎生威国防生。目前全国共有116所普通高校与解放军各部队及武警部队签约,八年来累计招收选拔国防生6.5万名。在校国防生4.8万名,每年可向部队输送万余名毕业生。军队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显现出勃勃生机。
严把招生质量关,夯实献身国防事业的思想基础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已成为清华大学国防生的立志箴言。清华大学把为军队培养人才作为神圣使命和光荣责任,1996年率先提出为军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设想,1998年开始在校学生中选拔国防生,2000年开始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第一批国防生。
为了把爱国奉献、建设强大国防的理想信念注入学生的血脉之中,该校先后开展了科技发展,成才报国、军旗别样红---国防英才进清华等主题活动,邀请杨振宁、姚期智等著名专家教授畅谈人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用先进的典型激励。九年来,已有332名清华学子走入部队岗位并受到好评,涌现出全国三好学生标兵、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谷振丰和在基层建功立业的赵志升、覃文强等一批先进典型。
该校把军事人才培养作为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确定每年拿出两个10%的指标招收国防定向本科生和研究生。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国防工作领导小组和定向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国防生培养方案。
招生工作是国防生培养系统工程的第一环节。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起点,清华大学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优质生源。召开全国百所重点中学校长座谈会,面对面宣传国防生政策,在各重点省份和中学举办大型招生咨询活动。该校国防生生源质量逐年提高,50%以上的国防生入学分数高于统招生录取分数线,理工科国防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了100%。对不符合录取条件的学生,少1分坚决不予录取,对复查、复试不合格的取消国防生资格。
为了提高国防生整体素质,该校挑选最优秀的教师担任国防生班班主任,对学习成绩严重下滑、不及格课程增多的国防生,采取亮黄牌等办法进行警告;对不符合培养要求的国防生,坚决予以淘汰。今年60%的国防生班级成为学校的优良学风班。
紧贴部队任职需要,加强国防生作风纪律养成
哈尔滨理工大学今年首届毕业的55名国防生全部一次性通过了第二炮兵组织的综合考核。据介绍,该校自2003年与第二炮兵签订依托培养协议以来,共招收、选拔国防生近600名。
相对于地方需求的人才来讲,军事人才有着更高、更特殊的要求。为此,该校坚持把作风纪律养成贯穿到国防生培养的全过程,把学习军人常识、条令条例与学习校纪校规结合起来。毕业考核时,把作风纪律表现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内容。
如何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对许多高校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黑龙江大学国防生分布在17个学院27个专业,集中教育和训练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整合资源,该校2004年成立了实体国防教育学院,设置党总支部、团委、军政理论教研室、国防生大队等组织机构,配备了专职辅导员,初步形成了分院学习、统一管理、集中训练、共同培养的体制,避免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从而保证国防生培养工作步入正规。
过硬的思想素质是国防生的立身之本和成才之基。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针对国防生思想发展轨迹,专门制定启航导航远航特别教育计划,将计算机专业创始人陈光熙先生一生追求真理、永远跟党走的光熙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作为核心价值观,始终把着眼点放在培养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急需的尖端人才上。该校国防生在学习中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养成了主动跟踪专业前沿、自行查找文献资料、自主拓宽学习范围的良好习惯,学习成绩普遍比较出色。
在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部队一致反映,哈工大培养的国防生基础牢固、踏实肯干,上手快、后劲足。
发挥学科优势,将军工文化注入学生心灵
今天校园砺剑,明朝沙场亮剑。哈尔滨工程大学秉承哈军工优良传统,以服务国防为第一使命,把国家利益至上的军工文化根植于国防生心灵。
多年来,该校形成了历史文化、景观文化和船海文化特色为一体的哈军工文化。国防生一入学,便通过组织瞻仰首任院长陈庚、甲午海战英雄邓世昌、七下西洋的郑和,以及哈军工首席顾问奥列霍夫等人的铜像,从历史文化的积淀中增强建设强大海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由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和核能应用组成的三海一核学科,一直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特色学科。在发挥优势学科的基础上,该校紧贴部队对国防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等方面的需求,对国防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制定了优化方案。除专业必修课之外,还开设了军事运筹学、新概念武器、世界军事名著导读、心理素质训练等选修课程。
将实验教学与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是该校国防生教育教学的一大特色。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比例达84%,形成了以国防生科研训练计划、科研立项、工程创新训练、校内外科技竞赛等多位一体的实践体系。
组织实践锻炼,提高基层岗位任职素质
实践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也是军事人才的重要能力。武汉大学在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国防生专业扎实、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但缺乏对部队的了解,带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针对学生的特点,该校把实践锻炼的目标定位在帮助国防生了解部队、熟悉基层、增长才干、坚定信念上。专题研究国防生实践锻炼工作,成立国防生实践锻炼指挥部,把国防生到部队实践锻炼与专业实习同等对待,纳入教学体系计算学分。实践锻炼期间,虽然国防生身在部队,但学校放手不撒手,及时解决国防生在部队实践锻炼期间思想、学习、训练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去年7月,广州军区召开国防生部队实践锻炼现场观摩会,介绍了武汉大学的经验和做法。
据介绍,为了强化国防生专业学习效果,签约高校在海军部队设立了15个教学实践基地。2003年暑期,海军首次组织国防生航海实习,进行三防演练,从2004年起,国防生航海实习已统一纳入海军军事训练计划。
整合军地优势,共同打造军事人才航母
南昌航空大学的昌航模式被誉为精心打造军事人才航母的助推器。该校自2003年培养国防生以来,先后有57名学生受到国家级和省级表彰奖励,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曾吸引30多所签约高校前往考察、观摩。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呼唤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谈起昌航模式,驻南昌航空大学选培办主任卢漭介绍说,提高国防生的培养质量,关系到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未来。部队驻南昌航空大学选培办和南昌航空大学经过研究达成共识:完全依赖高校,把国防生混同于一般大学生,势必导致国防生军人意识不强,身上兵味不足;单纯依靠选培办,严格按军校模式教育管理,又会违背一般教育规律,引起国防生的抵触情绪。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国防生培养只有军地双方同频共振,才能形成育人合力。
依托就是依靠,并举就是并肩,该校成立了国防生工作领导小组,选配办与南昌航空大学一起先后召开了50多次座谈会,切磋、研讨如何优化国防生培养方案,军地双方研究、制定了《国防生教育管理规定》、《招收和在校选拔国防生工作细则》、《国防生考核淘汰实施细则》等。除了完成学校一般专业课程要求和总部规定的军政训练计划的同时,选配办多次组织学校领导和专家、教授到部队调研,了解部队岗位目标和专业知识需求,先后开设了军事思想、海洋和海战法规、舰船原理等课程。充分利用学校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学科优势,设置了17个国防类专业,努力实现军队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
热血青年携笔从戎,绿色军营放飞梦想。据统计,许多高校国防生中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比例高达72%,不少学校国防生100%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的学校国防生党员比例高达90%。毕业国防生100%服从组织分配,到部队的国防生三分之一立功受奖,部队普遍反映国防生的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为部队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是人才强军、科技强军之路,全速推动培养工作的改革之舟已扬帆启航。
链接:招收培养国防生高校名单
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河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宁波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南昌大学、燕山大学、南华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山东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黑龙江大学、长春工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北大学、西安邮电学院、兰州理工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聊城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烟台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贵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长安大学、辽宁大学、华东政法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