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副校长剽窃案尚未淡出人们的视野,又曝出一起身份更特别、级别更高的学术腐败:身为2009年中科院院士候选人的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涉嫌论文抄袭不是一般的抄袭,而是直接将外国同行的一篇论文拿来删减缩编后署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投给某学术会议并已编入论文集,被发现后删除了剽窃记录。初步调查系其所带博士所为,这位博士辩称未正式出版不算抄袭。(8月4日《中国青年报》)
与前段时间西南交大副校长剽窃的资讯关注点类似,这起剽窃案中最引人注目的倒不在抄袭行为的明目张胆和肆无忌惮,而在于涉事者中科院院士候选人和武汉理工大学校长的特别身份。也许正是这样惹眼炫目的身份,才使他们的抄袭行为被网友所盯上和媒体所曝光;正因为身份的特殊,才使这起剽窃事件有了资讯性。
没有大学校长、院士之类的特殊身份,抄袭将很难成为资讯这正是眼下舆论生态所显示的,近段时间来曝光的好几起学术腐败都有着特殊的身份,比如年初的浙大院士腐败,广州某学院院长的学术腐败,西南交大副校长的抄袭。
资讯如此报道,并非说如今一般教员、普通教授不抄袭不剽窃了,学术腐败渐向学术圈的上层发展实际上,基层、普通的学术腐败从来没有停止过,甚至耻感的丧失越来越严重,只是在一次次曝光后人们已经没有关注的兴趣了,只有高层和特殊学术腐败才能触动他们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