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长江日报:青少年训练营暴力伤亡事件发人深省

发布时间: 2009-09-01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打死网瘾少年讨论和反思尚在继续,类似悲剧并没有停止。最近的一则消息是,宜昌市14岁的初中生姚健在参加天海培训基地(宜昌)组织的拓展训练野外拉练时,被8名教官轮番殴打致死,目前涉事教官及训练基地领导被刑拘。(《楚天都市报》8月23日)

发生在这些青少年训练营中的暴力伤亡事件引发了社会强烈的伤感和愤怒。这些标榜拯救问题少年、反传统教育、吃苦教育但却充满暴力惩戒、非人道训练的民间培训机构是如何诞生的,有没有合法的办学资质,相关监管部门有没有对它们进行有效的监管,成为相当普遍的疑问。

暴力在训练营中发生,但悲剧的根源却不能仅仅只从训练营的规范和监管中来找。所有孩子的成长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本属正常,而社会中产生了对孩子采取特殊教育的需求,首先意味着现有的正常的教育手段的失败。各种类似于起航拯救训练营、天海培训基地的培训机构之所以在全国能够遍地开花,赢得了广泛的市场,最为重要的就是瞄准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于沉迷网络、早熟早恋、铺张浪费、厌学逃课、打架斗殴、减肥困难的少年的束手无策,乃至家长对粗暴的惩戒教育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和默许。

教育的目的,是要对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化成长负起责任,而不是将一部分孩子从应有的教育对象中划分出来,认作是正常的教育途径可能性之外的特殊的群体,否认非暴力、有青少年权益保障前提的教育手段的有效性。暴力训练营之所以迎合了社会的需求,从根本上说,起源于这种学校和家庭正常教育的自我否定。

这种否定不仅包括教育手段上的,也同时包括对于教育规律的否定。训练营吸引了众多家长,不仅因为其标榜教育手段上的独树一帜,还在于教育的效果被寄托在短时间的特训和对所谓问题少年身上所出现的问题的集中打击之上,长效的、持久的教育理念被抛弃。

暴力伤害已经查明,追究施暴者的责任,取缔非法的教育机构并非难事。但能不能让社会化不良的孩子,继续成为被现有教育否定的对象,继续成为一个困扰社会和家长的难题,以致衍生出其他的教育怪胎和伤亡悲剧,还必须成为教育本身应该检讨和反思的问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