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上门遭拒绝 公益性教育为何难进校门_示范高中资讯_高中频道-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免费上门遭拒绝 公益性教育为何难进校门

发布时间: 2009-09-07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学生暑假性事探忧

广州青年文化宫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性教育课堂免费送上门遭遇闭门羹

一连几天,本报推出的学生暑假性事探忧专栏犹如深水炸弹,将青少年性道德隐忧赤裸裸地展现于公众视野之内,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昨日,广州市首

批未成年人教育基地青年文化宫副主任屠宪治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坦言,由于传统教育制度的约束,目前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性教育课堂要进入校园依然举步维艰。

14-18岁成性道德教育真空期

本报学生暑假性事探忧报道引起读者共震,许多读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出疑问:为什么出现性道德问题的都是清一色的90后中学生?我们的孩子是否太空虚了?

屠宪治指出,青少年性道德缺陷,包括家庭、学校在内,全社会都难辞其咎,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对性道德方面的引导依然是心未余,力不足。

他举了个例子:在香港,一群七八岁的小朋友围坐在两个男、女孩的人体模型前,从头发、眼睛到生殖器官,老师循循善诱地教导小朋友们辨认各自的身体特征,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是珍贵的,不能让别人看。如果有人要看,一定要告诉老师或爸爸妈妈。老师叮嘱。

香港的性教育从幼儿就已经开始了,反观内地,性教育一直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半遮半掩进行着,七八岁的小朋友连自己从哪里来都未必知道。屠宪治向记者分析,14-18岁的青少年开始萌发自我做主意识,而传统、保守的性教育方式只会成为孩子们好奇心的催化剂:那些小时候没有弄明白的事,好奇的他们又怎会不想尝试呢?

除此之外,屠宪治认为,全社会对青少年性道德引导显然是力不足:社会对这群最需要引导的青少年的教育却是空白的。他指出,纵观城市人的整个成长过程,14岁前上少年宫,18岁后则变做成人。14-18岁的孩子,成了教育的真空期,为什么问题最多出现在14-18岁之间的未成年人身上?社会应该反省。

送上门的青春期健康教育课被拒

据了解,2006年起,青宫已经通过青春健康快车形式与广大青少年面对面地探讨青春期变化。今年,文化宫又在青春健康快车项目的基础上与广州市计划生育协会合作建立全市首个广州市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开展健康教育。此外,还有青春健康热线(83323791)、青春健康网页(http://www.gzqg.cn/sqfw/qnzx/qckc/2/108.html)、青春健康Q群以及青春健康博客(http://gzqgjiankangsz.blog.163.com/)等,广开青春健康门路。

性教育课堂不应是照本宣科,而是通过即兴小品表演、讨论交流、假设猜想、角色扮演等方式大胆地讲出男孩、女孩的青春期变化。采访中,青宫青年中心主任翟芸稚向记者展示了青少年性教育的创新模式:

学生手中的40杯溶液,其中一杯代表有艾滋病病毒。参加者互相进行6次交换,每一次的混合就意味着一次无防护的性行为。最后,当再用化学试剂检测溶液,感染艾滋的溶液就会发生变色反应,马上现形

水交换游戏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体会到不健康的性生活方式对自己、家庭和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翟芸稚介绍,每次课堂之后,学生都认真填写了活动调查表,还提出了许多建议。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但这样的课程,实际有多少人参与过呢?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种含金量十足的性课堂,要进入校园竟也困难重重。在推广方面,我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屠宪治副主任向记者道出了心声。

记者了解到,青宫推行的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都是自己出资出力、找专家精心设计的。不仅不收取任何费用,还主动把服务送到了学校门前。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公益性的课堂只去过育才、城市职业学院等几间民办中学及某些社区。公立学校大门紧闭,一直都难以敲开,一些学校以本身开设有卫生课堂为由拒绝了青宫的好心。

上门服务,也只需要一堂自习课的时间,为什么公立学校还要把教育拒诸门外?一方面是对我们免费公益的半信半疑,另一方面是担心将学校原本的教学计划打乱,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屠宪治分析。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