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不是为了高考”很容易成为口号_高中课改_高中频道-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课改不是为了高考”很容易成为口号

发布时间: 2007-02-01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9月1日北京各中学即将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对于这次课程改革,有人说是几十年来课程改革中动静最大的,因为它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但是,在媒体的调查中,竟然有44.89%的受调查者认为课改形式大于内容,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变化。(《新京报》1月31日)

北京市即将进行课程改革其实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课改的声音早在几年前其他地方就屡屡发出,这种“高中课改不是为了高考”的说法也一度比较流行。但到后来,这种说法却渐渐变成了一句口号,有些地方甚至反其意而行之,变成了“高中课改必须为了高考”,课改的性质与目的完全变味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冲突。

第一,课改理念与高考的冲突。从课改理念上来说,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选择性学习,并按照各自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来发展自己,并且为自己的将来职业发展作出规划,等等。

但是,不要忘了,学生按照兴趣来进行的自主性学习以及选择性学习,到后来必须落实到高考上面来,无论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多么良好的规划,离开了高考这个准绳,就变成一句空话。就是说,在新课程下的学生选择――不论是对课程教材的选择,还是对教师的选择,都还是以高考为核心和依据的,而很难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

第二,课改评价与高考的冲突。众所周知,课改的实质是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其评价方式自然是多元化和长期化的。

可是,在现行的高考体制之下,课改的评价却只能走高考评价的路子,尽管专家表示高考已经多样化了,如有自主招生什么的,但高考统考毕竟还是主流方式。就因如此,高考让课改评价陷入了一个相当尴尬的境地。

第三,学校更会与高考冲突。学校作为课改的实施者,在现实应试教育的语境下,不可能放弃对高考的追求,毕竟高考还是展现自己教学成绩的最主要载体,没有哪个学校敢于漠视高考的存在,敢于不让自己的教学不瞄准高考。

目前好多地方的课改情形大都是这个样子的:将“课改”(新课程改革)变成了“改课”(改革课堂教学),但在名义上仍然称作“课改”;由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变成了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由“课改不是为了高考”变成了“课改就是为了高考”。课改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彻底颠覆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