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全食”联想到的“素质教育”问题_天下杂谈_高中频道-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由“日全食”联想到的“素质教育”问题

发布时间: 2009-07-29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近日,日全食成为公众最关注的话题,有意思的是,公众关心这个天文奇观却跳出了自然宇宙的范畴,与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扯上了关系。

上海、杭州、成都等等,凡长江流域的城市里,孩子们成了最欢乐的人。他们戴上观测镜,口中念着钻石环、贝利珠,欢呼雀跃。不管有没有看到所谓本世纪最壮观的日全食,7月22日,他们都是快乐的。不过,细心者则发现,那天,仰望苍天的孩子们中,有学校组织的却极少,绝大多数中小学生由家长陪伴。对此,不免有人提出疑问:如此天文盛事不正是学校开展科普的一个好时机吗?为何中小学大多无动于衷?我们开展快乐教育、兴趣教育的机会原本就不多,错过了这一回实在可惜。

中小学校长们回应公众疑问各有各的说法,比如学校放假,人员和场地不易安排;又比如为预防流感,不宜组织大规模的学生活动。然而在这些说词背后,人们看到依然火热的暑期班、强化班。这只能给人留下一种感觉:凡与考试、升学有关的,学校总能够合理安排;而与考试无关的,哪怕是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兴趣的活动,可安排也可以不安排。

令人担忧的是,尽管本次日全食举国轰动,但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之下,我国中小学天文科普教育十分薄弱。在上海,成立天文兴趣小组的中学不超过10个,小学更是凤毛麟角。在武汉,小学科学课教材中系统的天文知识,只有6年级下学期宇宙一个单元的内容,而在中学,天文只能作为地理课的附庸,偶尔出现在课本上。在海口,进行课改后,初中已没有自然科学这门单独的学科,对天文知识的介绍和学习很欠缺。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我们的中学信奉考什么学什么;在社会名利场的诱导下,我们的家长期待孩子学奥数,得高分,要学声乐、学跳舞,当明星,由此,天文知识渐渐从孩子视线中淡出。

有位领导人曾经说道: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国古代形容人才亦有这样的词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日全食过后,在孩子们欢乐过后,也许,该让我们教育部门主管部门乃至中小学校长带来更多的反思:我们的孩子该有怎样的素质教育?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