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对思考对象的厚度和深度有一定的认识,对考生的思维素质是一次全面而深入的考查,呈现出较清晰的线型思维形态,体现了较高的思维度。
由此引出一个问题:今年作文题的核心是什么呢?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将作文题完整、准确地引述如下: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这道作文题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段材料,表述特别用楷体字,以示与下面文字的区别;第二部分是一段提示语;第三部分是写作的三点要求,对文章标题、字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体裁做了一定的限制。显然,从命题形式来看,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上海市高级中学《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用本)对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这样表述的:命题者给出材料(文字或音像),写作者在材料的范围内发现和挖掘写作的内容,然后按要求作文。由此可见,材料作文有两大要点:一是立足于所提供的材料来作文,观点应该与材料有逻辑上的必然关联;二是按规定要求作文,要求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
材料作文这种考查形式侧重检测考生读与写两方面能力,重在考审题与立意。由于只有读懂才可以写作,所以对读的要求相应就较高,考生须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立意,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有准备的猜题、压题和宿构。加上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往往蕴含有较多的信息,一般可以提炼出两三个立意,可写的角度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有利于考生写出个性化作文,也有利于选拔区分。上海卷(秋考)已出现的都是文字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先阅读一段文字材料,或现实问题的调查结论,或富含哲理的寓言,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反映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等,然后按要求作文(限定标题或副标题、字数、文体等)。今年也延续了这一传统,并保持了注重思辨的特点。
按照作文的要求,第一步就是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对材料作文来说,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首先要读懂材料,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再从材料出发,选取适当的角度,确定中心。
让我们仔细审题。
先看材料。这里有一个共识,就是不管这个材料是取自哪个既有文章,还是这个材料本身就是命题者编撰,这个材料都具有自身的独立性。也就是说,审题时必须就材料论材料,一切从材料本身出发。
我们来具体分析。材料是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表明重点在后一个分句。前一个分句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是归纳了一种生活现象,后一个分句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是材料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评判。这一归纳是否准确,这一评判是否正确,材料中的往往和似乎表明了作者表达的严密;总还有表明了作者情感和认识的倾向;生活中与世界上表明范围的拓宽,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价值判断的差异。材料似乎在告诉人们:世界上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大家努力去做。
再看提示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把材料看作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并说明人们的看法不一。这种现象的提示,把提示语与材料紧密联系起来了,人们是站在另一个旁观视角来审视材料,命题指向由空间思考转向了逻辑追问。
大家知道,对给现象的材料作文,要抓住材料中所写的是怎样的一种(或几种)现象,分析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或这几种)现象,对之应持怎样的态度,然后从分析思考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对本材料而言,就是要由对这种现象的分析,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这样看来,相比较而言,重要的事情和更重要的事为何,其实并不很重要,而通过这种差异度的比较,让人们认识到局限自身发展的原因所在就显得更为重要,或者说是能够让人们发现更重要的事的方法更为重要,这是材料的核心问题。
具体地说,那就是跳出小我,换视角站在更高处审视自我,发现真正重要的事。这其实是一种思想方法的发现和启迪。换一个角度审视原有行为,可能是一种自我肯定,对原先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的确认,这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那就继续走自己的路,努力做好它;也可能是一种否定,发现了人生更重要的事,那就积极修正甚至改正,满怀信心重新出发。你的思考可见仁,也可见智,但都应该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独特感悟和独到发现(当然可以是人们的思考中的一种)。至于重要的事情和更重要的事的具体内容为何,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但它只能是文章的举例,而不能是议论的中心。
跳出自我去思考的方式,就是突破自我局限,以理性眼光冷静看待我所认为的重要的事与外界所言的更重要的事,并能进行客观的辨别与取舍,明白心中所需,又不盲目听信,或是过度自恃;清醒地思考到底是舍我为外,抑或是舍外为我。
需要注意的是,材料本身没有大家觉今是而昨非的叙述,因而不宜直接从自我反思与觉悟的角度立意;也由于材料中大家受自身认识的局限而不能发现世界上还有更重要的事,所以不能从学会选择或取舍等角度来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