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团只赚吆喝为何_高中生活_高中频道-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大学社团只赚吆喝为何

发布时间: 2009-09-23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摘要:在大学校园里,社团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拨动着大学生的心弦,吸引着他们的目光,并且逐渐渗透到大学校园文化中,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丰富学生生活、营造文化氛围、加强学术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大学校园里,社团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拨动着大学生的心弦,吸引着他们的目光,并且逐渐渗透到大学校园文化中,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丰富学生生活、营造文化氛围、加强学术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数量和类型的大幅度增长,大学生社团已经开始发生异化和转型,形式变得越来越花哨,内容却越来越贫乏,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参加活动的却越来越少,社团文化也开始充斥着越来越浓的功利气息。社团已经不再是学生们施展才华发展兴趣的舞台,而成了赔本赚吆喝的草台班子。

跟风潮的先天不足

大学生社团的堕落,与其自身的种种局限有着必然的联系,纵观那些出现生存危机的学生社团,其在社团建设和管理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缺陷,这些缺陷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致命硬伤。

近年来,大学生社团的数量和种类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呈现一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河南高校所做的一项关于大学生社团发展现状的调查显示,目前高校的学生社团大致可分为理论学习、社会科学、学术科技、文学艺术、志愿服务、体育健身、综合等七类,覆盖范围极广。

而在这些社团中间,质量却良莠不齐,有的社团在组建当初没有经过细致的考察和设计,缺乏明确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比较盲目,只是凭着创建者一时的热情而建立起来,没有核心理念作为支撑,容易在日后的发展中偏离方向,造成艺术社团无艺术,学术社团不学术的现象,毫无特色可言。

在本刊开展的大学生社团活动问卷调查中,接受调查的北京大学学生认为山鹰社是办得最好、影响最大的社团,首先是因为它有明确的自身定位和鲜明的社团精神。

相比之下,现在高校里的大多数社团都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在高校学生社团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逐渐迷失了方向,最后只能在一片吆喝声中退出历史舞台。

质量差带来的吸引力衰退

在我们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大部分同学对社团活动的整体评价是较差,没什么意思,只有极少数的学生选择很好,活动多且质量好。由此可见,大学生社团在活动开展和文化建设上还缺乏精品意识,这也是社团先天不足的一个方面。

社团组织的活动尽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大多质量不高,有的过度娱乐化,有的又太过死板,甚至有的社团是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社团成员聚在一起吃一顿饭、逛一下公园,也都算在社团活动的范围之内。

更有甚者,连这种活动都不开展,在采访过程中,有同学说他所在的社团每年基本只有一项活动,就是招新。

因此,从总体上看,社团活动呈现出低品位的倾向,缺乏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支撑,大多数社团也就只是在招新的时候能热闹一下,进入之初大家都蜂拥而至,随后便偃旗息鼓,只赚吆喝便是必然的了。

门槛低带来的凝聚力松散

准入门槛太低也是社团在自身建设过程当中的不可忽视的问题,记者在走访北大、人大、中国传媒大学、清华的大学生社团中发现,目前大学生社团在挑选社员的时候,只有少数社团有严格的资格审查和准入考核,大多数社团所谓的面试都只是幌子,参加面试的同学全都能通过,还有一些社团干脆许诺零基础入社,只要交纳会费,谁都可以加入。

说是影像协会,完全没有摄影基础的人都能进去,甚至没有相机都可以。中国传媒大学影像协会的一名同学说。过低的准入门槛虽然给所有同学提供了一个平等发展的平台,但也造成社员能力不强,兴趣不高,很多专业活动无法开展,实际上也损害了有兴趣有能力的那一部分人的利益,造成了新的不公平。

另外许多同学都是跟风而来,从调查问卷上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入社初衷上选择了没什么目的,随大流,这些跟风而来的同学本身就对该社团的活动缺乏热情,社团的宗旨和思想在这些同学手里无法传承下去,更谈不上积淀优秀的社团文化了,这样最终会损害办社初衷,也就仅限于吆喝一番罢了。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大学生社团社员流失严重、稳定性差,有很多社团的成员都是大一新生,大二的都很少,大三大四就更不用说了,一方面是新社员的大量涌入,另一方面是老社员的相继退出,社团永远难保持人员上的稳定性。

由于社团是在共同兴趣与爱好的基础上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自愿加入的组织,进入和退出都是自愿。中南民族大学对北京地区大学生社团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9%的社团没有建立明确的社团章程和评价激励机制,对社员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约束,在活动安排、经费使用、会员奖惩等方面存在着较为混乱的现象。

中国传媒大学青果文学社社长张斌说,有的社员对活动不热心,社团是一个靠兴趣聚在一起的组织,参加活动全凭自愿,不带任何强制性,管理起来确实比较棘手。

另外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章程,社团还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健全、内部分工不明确、活动计划性差等问题,这样使得社团越来越成为松散的组织,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难以保持稳定性。

经费不足带来的发展乏力

据了解,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种渠道:社员会费、商业赞助和学校拨款。但本刊的问卷调查显示,有37.7%以上的社团经费主要来源于收取会员会费,学校虽然设有专门的机构(比如团委、社联)对各学生社团进行直接的管理,但由于高校教育资金远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所以一般高校给予社团的经费支持十分有限,有的甚至没有经费。

而争取社会商业赞助的稳定性很差,公益类社团争取赞助相对容易一些,学术类则很难。中国传媒大学青果文学社社长张斌说,学校没有经费支持,光靠会费来开展活动和创办社刊远远不够,只能靠社团干部一家一家地跑单位拉赞助,困难重重,很多时候社团干部只能自己往里贴钱。

经费缺乏保障,几乎是所有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难题,由于经费不足,有的社团运作常年处于停滞状态,活动无从开展,社团形同虚设。其次是社团活动的场地难题,中南民族大学的一项《北京大学生社团的调查总结》报告中指出,目前有43.75%的社团没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场所,而学校在为社团提供场地的问题上态度并不积极,有的还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采访中,就有不少社团干部表示借场地太麻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团活动的开展。另外社团设备奇缺也是一个难题,该报告中说,有33.33%的学生社团没有任何办公设备,尤其是那些艺术类和体育类的社团,如摄影社、舞蹈社、网球社等缺乏必要的器材和设备,开展活动时只能让社员自备,没有设备的同学就只能跟着吆喝一番,或者根本就不来参加活动。

管理差带来前景忧患

那么学校对于社团的管理又如何呢?据了解,目前各高校对学生社团都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式,虽然有校团委或专门机构来直接领导社团,但大多都限于宏观上的调控,在社团的具体运作和发展过程中仍然属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对社团的发展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监督,对于社团的创办缺乏严格的考核,只要申请,都可创办,造成大学生社团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的现象严重。

还有一点,很多学校的社团管理机构聘用的指导老师专业性不强,上海市委学校部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65%的大学生社团拥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但对社团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却非常有限,很多指导都流于形式,对社团的建设不能起到实质性的帮助作用,而社团建设单靠社长和社团干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的力量太单薄了,希望学校能在社团建设和管理上给予更多的支持!这是很多大学学生社团负责人的心声。学校在社团管理上的缺位,直接造成一些社团在无序而激烈的竞争中自生自灭,如昙花一现,也只能热闹一时。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