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行星之间的碎石_校园晒图_高中频道-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小行星----行星之间的碎石

发布时间: 2009-09-23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小行星----行星之间的碎石

摘要:243号小行星艾达和它的卫星:1993年8月伽利略探测器发回的照片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小行星和它的卫星。艾达是小行星带中第243个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它有56公里长,而它的卫星只有1.5公里长。

早在17世纪初,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在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似乎存在一个太阳系行星的空缺,这里应该有一个未知的行星存在。

提丢斯定则

1766年,德国人提丢斯发现,行星到太阳的距离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果以土星到太阳的距离为100,则水星到太阳的距离为4,金星到太阳的距离为4+3=7,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4+6=10,火星到太阳的距离为4+12=16,木星到太阳的距离为4+48=52,土星到太阳的距离为4+96=100,位置更远的天王星到太阳的距离也大致遵循这个后来被称为提丢斯定则的规律。显然,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少了一颗跟距离4+24=28相对应的行星。

当时的天文学家急于发现这颗未知的行星。然而,大行星始终没有被发现,却在这条轨道带观测到越来越多的小行星。

天文学家注意到提丢斯定则中28位置上没有发现行星。在那位置到地球的距离是火星到地球距离的两倍,而仅为木星到地球的距离的2/5,即使在28位置上的行星的体积与火星相仿(火星直径比地球半径略大),也不难观测到。天文学家因而推测,如果那颗行星的确存在,就只能有一种可能性,即它比火星要小许多。

1801年1月1日(19世纪的第一天),意大利天文学家皮茨在观测是偶然发现有一颗星星,它每天晚上都要改变位置,当然不可能是恒星了。皮茨连续对它进行了几个星期的观测,遗憾的是,他因病而耽搁了观测,失去了这颗小行星的踪迹。皮茨以古希腊神话中丰收女神Ceres来命名它,即谷神星。皮茨的发现引起了数学家高斯等人的兴趣,他们根据皮茨仅有的几个观测数据,对谷神星的轨道进行了计算。之后,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重新观测到谷神星(它的轨道位置与高斯的预测只差30的角距离),并且发现了第二颗小行星智神星。随后,1804年,婚神星和灶神星相继被发现。

到现在为止,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已确认并命名编号的有三千余颗小行星,当然实际存在的数量还要多得多。在所有被发现的小行星中,最大的是就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谷神星,直径933公里,大约是月球的1/5。绝大多数小行星体积非常小(可以小到只有几百米),因而向心自有引力不够大,形成不了规则的球形。

小行星带的成因假说

为什么会有小行星带存在呢?奥伯斯曾提出是由行星爆炸引起的,但是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并未能给这个假说提供有力的支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众多小行星之所以能够被凝聚在小行星带中,并非只是依靠太阳的万有引力,反而是木星的万有引力起着更大的作用。事实上,小行星带的成因,是长久困扰天文学家的难题之一。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