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一本院校大小年表(文史类)_北京高考信息_北京高考-查字典北京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2013高考:一本院校大小年表(文史类)

发布时间: 2013-05-02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重要说明:个别院校12年提档线,经过对比大厚本核实,有变更,本文之前所有涉及该校提档线(如对应排名、一本线分差等),请关注该校的家长注意适当调整。

变更院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2年提档线应为519,之前错为49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2年提档线应为502,之前错为495;

西北大学:12年提档线应为533,之前错为495;

另有少数冷门院校,往年提档线均在一批次线,但09年提档线海淀小本为一本线上几分,本次大小年表整理时,发现一志愿报考不足,经大厚本确认,提档线应为一批次线。因不影响报考,就不再一一列出。

给您带来的误导,寸草先抱歉了~

近年高校在京招生,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学校遭遇大小年。遇到大小年,高校生源不好稳定,考生录取受到影响,双向不利~

大小年成因:

高校大小年,是由报考高校生源人数(与计划人数比较)和生源结构决定的,一般报考人数多、生源质量好,易形成大年;反之,则易形成小年。

因文科计划招生人数少,比起理科,更容易有大小年效应。

影响因素:

1、高校招生计划的投放(含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及其变化。原则上,招生计划人数少、招生计划与往年较大比例变化,设置专业冷热度变化大,新增减专业,等,易造成相应报考人数和生源结构变化,引起大小年。

2、高校招生政策、录取规则的变化。比如说承诺扩招,在一定程度上会吸引考生报考,易造成该年度大年。相对地,如果某年突然不再扩招,边缘考生报考会受影响。

3、高校招生老师的宣传和引导。一些高校招生老师,在考生咨询期间对高校的宣传、填报期间根据已掌握的或预期填报情况对意向考生的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生的报考意愿。

4、高校招生信誉。

5、计划外招生的变化。比如自主招生认定人数与招生计划比较情况,大多数自主招生认定生源,都会报考该校,所以其变化对考生报考也有影响。

6、学生报考意愿冷热度。比如受前几年大小年影响、高校排名的变化、高校相对低分专业的升学就业科研等发展的情况,考生对该校报考的意愿增大或减小,等等。

还有其它情况吧,综合起来导致一些高校招生的不稳定性。

一般情况,顶尖高校和压一本线的高校,由于其定位相对稳定,大小年效应不明显。录取分数线偏中的高校、以及新招生的高校,还有投放招生计划少的的高校,大小年效应比较明显。

高校应对:

1、大小年对高校的招生非常不利,没有稳定生源,次生影响比较大,对下年度的招生有影响。单纯的重视当年度的高分提档,实际是高校的短视行为(当然,不排除高校驻某省市招办人员频繁变化,导致招生老师只管当前)。所以一般高校会尽量平抑,积极应对。

2、应对比较好的高校,会根据生源状况做好预案,生源状况良好时,会适当扩招。宣传方面也会实事求是,摆正自己的位置,靠实力吸引学生,提高招生分数,而不会过分宣传。

3、实际上,高校在平抑大小年效应的时候,确实比较困难。

考生应对:

1、大小年明显的高校,一定要更加慎重报考。报考时一定要确认该校招生章程,要和招生老师确认本年度招生政策如是否有充足的预留计划等,考虑好专业梯度,还要关注该高校自主招生情况,自身加分情况。多考虑点没坏处,一定要做好二志愿备案。

2、大小年明显的高校,最好能了解其大小年成因,以有的放矢去避免。

3、(寸草建议)因为一志愿落榜后落差非常大,一所高校,一志愿最好不要赌它是小年报考,除非掌握了较多情况、做好了愿赌服输的后备方案。以正常水平给该校定位报考,万一小年了,专业志愿上得到满足,也是完美的。

大小年表的应用:

1、如上所述,提醒学生和家长,报考大小年明显的高校时,需更加多关注其招生特点、政策的连贯性。

2、了解大小年校,预估(也可以说是赌)高校大小年的情况下,选报一志愿和二志愿(2A)。

一志愿典型应用:一朋友的孩子,12年理科想报考同济,因11年同济偏小年,担心12年变为大年,权衡再三不敢报考。但是家长和孩子一直关注该校,在最后填报时刻,询问学校老师,说想报考同济的学生都担心大年放弃了,朋友又通过别的家长向几所中学打听后大都是类似说法,然后果断报考同济。结果可想而知,圆满一专业~

二志愿典型应用:这个在e度论坛里非常有名,虽然上外(理科)11年遭遇极小年,压一本线提档,但去年网友看一看不行还是果敢赌该校小年,填报2A,结果如愿以偿,比一志愿还令人满意~

今年大小年的推测:

1、决不能以此表推测今年的大小年,这个很不靠谱。学生的报考热度是未知因数,招生老师的游说有推波助澜之功效(它去年大年了,也许就说今年是小年,你报考吧;它去年是小年了,也许就说今年大家都猜是大年,都不敢报考了,你报考吧)。此表,仅提供有大小年效应的高校,仅供参考。

2、推测大小年,有如博弈论中无序的博弈。要控制大小年,除了高校的努力外,所有对该校感兴趣、以该校为目标的考生,都是相互博弈的对象,因为信息不明,别人的想法不知道,博弈进入无序状态,很难准确推测,赌的性质更大,运气成分更多。

以往大小年的判断:

1、提档分的比较:横向上,将高校按近年超一本线的平均分排序,给出高校在北京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分数排位,该高校排位前后校提档线比较;纵向上,根据该高校近年的提档线和一本线分差比较。无论那个数据出了范围,都将被看作是出位,有大小年效应。

2、报考热度的比较:根据该校往年报考人数和计划招生人数的比值,来比较报考热度,判断对大小年的贡献。

寸草结合以上两点,将这些数据画出图表,直观比较,来推断以往大小年。起伏大的,就算它有大小年。

详细大小年表:为便于比较,增加了12年招生计划,便于有个数量级的概念,供参考。

相关参考图: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