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配额制如何更公平_综合资讯_高考资讯-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高考录取配额制如何更公平

发布时间: 2016-08-29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高考录取配额制如何更公平1

  高考录取率与财政投入、家庭投入已形成正比关系

  2016年高考录取依然采取分省配额制。多年来,各省区市分配名额的多寡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日,盘古智库研究员杨晓晨在长沙围绕高考制度改革问题作了一场专题报告。在他看来,高考公平问题,本质上反映的仍是教育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各高校在各省份的录取名额,跟地方的投入有明显的正比关系。

  “尽管高考录取无法实现绝对公平,但可以更加公平。”杨晓晨接受湘声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推动教育走向公平的最佳选择,是从教育管理层分享决策逻辑和决策依据开始,对当前制度进行边际调整。

  教育投入影响高考录取率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各省份高考录取率的差距正在被有计划地缩小。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在今年实施了普通高校生源计划跨省存量安排的宏观引导,意在进一步增加面向部分中西部省份的生源计划。

  “事实上,总体高考录取率已经失去了横向比较的意义。”杨晓晨认为,1977年恢复高考时,全国高考录取率仅为4.8%。但多年以来的扩招,使得如今各省份高考录取率普遍在80%以上。“一本录取率及‘985’、‘211’重点高校的录取率,才是衡量各省份配额差异更重要的指标。”

  “但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重点高校录取率,明显高于其他地方,这是社会对高考公平提出的主要质疑之一。”杨晓晨认为,高招名额分配机制的透明度较低,素来饱受社会诟病,而教育部门对各省份配额依据的解释是,“主要根据各省高考报名人数、高校办学条件等因素,综合测算提出各省的招生计划安排建议,与国家发改委研究后确定”。

  一组图表显示:北京、天津、上海的普通高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投入为全国前三,亦占据了一本录取率前3名。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等西部省份,虽然发达程度远不及江苏、浙江等东部省份,但二者生均投入处于同等水平,重点高校升学率亦处于同等水平。而河南、甘肃、贵州、四川等地生均教育投入较少,对应重点高校录取率也处于较低水平。

  该图表中有一组反映湖南情况的数据:湖南2016年普通高中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在各省中排名第27位,2016年一本录取率居第13名,2015年的“985”高校录取率居第17名。

  “从这份各省一本录取率排名与生均教育事业费排名对比表来看,湖南的重点高校录取率略有逆袭,但很明显的是,湖南对普通高中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的投入,在全国排名非常靠后。由此可见湖南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还有很大的空间。”杨晓晨说。

  通过梳理公开数据,杨晓晨等研究人员试图探究现象背后的逻辑:各省份对教育经费的自主投入力度存在显著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重点高校录取率的省际差异。“由此可见,当前高考录取实现省际公平的主要逻辑,是按各地生均教育投入分配名额比例。这种逻辑体现了‘多投多得’的相对公平。”

  杨晓晨认为,从这个角度看,重点高校录取率偏低的省份,至少暴露了生均投入相对不足的短板。适当加大教育投入,让本省学子能够享有更高水准的基础教育,不失为一种改善途径。

  教育资源争夺变为购房比拼

  各省份内部由于教育资源极不均衡,高考录取率也存在差异。

  杨晓晨说,在北京市2016年高考中,海淀区和西城区几乎包揽了全市650分以上考生的80%。海淀区考生总数占全市约20%,文科600分以上考生占全市32.15%,理科600分以上考生占40.08%,理科700分以上考生占75%。

  “由于学生跨区流动比例较低,造成教育体系形成较强的区域一贯性。家长想争取重点高中的机会,需要从小学开始准备。”杨晓晨说,“好学校比以前更加难进”是由此带来的普遍微观感受。在教育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家庭财力正在指引着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向。

  “根据现行政策,拥有学区房是小学入学最重要的标准,其次才是户口。”杨晓晨说,相比普通住宅,北京学区房市场整体溢价率已经超过30%。“入学标准地产化,使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演变为高价学区房购买能力的比拼。”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教育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教育资源分布尚且如此不均,全国其他地区情况可见一斑。”杨晓晨说,从总体趋势上看,优质教育资源比过去更加集中。

  “从北京的例子可见,当前高考录取实现省内公平的主要逻辑,是按照占有教育资源的能力决定名额分配比例。‘价高者得’已经成为分配省内优质教育资源的最重要法则。”杨晓晨认为,这一逻辑链条使得学区房的重要程度空前提升,也造就了如今高度地产化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

  高考录取制度如何改革

  目前,省际与省内这种所谓的“多投多得”、“价高者得”的相对公平,与大众心目中的绝对公平相距甚远,理论上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如何改变现状?杨晓晨认为,现行分省配额制度由来已久,路径依赖使其形成了高效的执行体系,其他制度均与之相配,改革成本较大。

  此外,与现行制度相比,潜在可选制度能否加速社会发展尚缺乏有力论证,从而在改革方向和改革动力方面,难以形成普遍共识。而当下的分配现状是各方力量长期博弈的结果,话语权已在博弈中充分体现。

  如果不考虑改革成本,我们能否找到公平的高考录取制度?杨晓晨列出几种被社会公众讨论较多的高考录取制度选择,这些制度貌似优于现行制度,但本质上仅仅是更换了受益群体。

  “在没有明确证据证明采取其他分配制度带来的收益,显著高于改革成本时,对当前制度进行‘边际调整’可能才是最优选择。”杨晓晨建议,为实现省际间公平,可着力尽快拉平教育投入的差距,使各省份学生都能得到尽量平等的基础教育;而实现省内公平,可尽量改变当前教育资源分配地产化的趋势,建立优秀教师轮动机制,平衡区域内教育资源。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