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历史命题的5个套路_综合资讯_高考资讯-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全国卷历史命题的5个套路

发布时间: 2017-03-20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坚持以历史主干知识为主要考查内容,并以此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依托,是新课标高考的命题原则。高考历史试题坚持以教材为本,从史实出发,着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材料在书外,但答案在书中,不片面求新求异,不刻意追求覆盖率,不故意刁难考生。

  高考试题侧重于考查阶段特征、时代背景、重大历史问题的影响等。试题的切入角度虽具有多样性,但基本上都着眼于考查考生对历史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如2016年全国卷Ⅰ中的选择题考查了儒学的发展历程、明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马歇尔计划等;

  2016年全国卷Ⅱ中的选择题考查了汉字的演变、科举制、列强侵略、“一五”计划、工业革命的影响等;

  2016年全国卷Ⅲ中的选择题考查了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明代市镇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法国共和政体等。这些都是对历史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的考查。

  同时,注重考查学科知识体系,如2016年全国卷Ⅰ第40题考查清代和近代的人口问题、2016年全国卷Ⅱ第40题考查国际人口迁移和中国历代移民问题、2016年全国卷Ⅲ第40题考查古今中外社会救济和福利制度问题等,体现出“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

  备考启示

  这种导向就要求我们夯实基础知识,抓主干、抓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同时,要抓住主干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和阶段特征。

  命题套路2:创新型试题的命制从未间断

  新课标全国卷试题历来以稳定为主,稳中有变,变中求新。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在叙述上有突破性的创新,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叙述更为简练。以全国卷Ⅰ第40题为例,材料及设问的字数逐年减少,2014年为632字、2015年为596字、2016年为512字。另外,试题极少有直接引用原典的内容,没有晦涩难懂的材料。

  (2)叙述原则是忠于历史事实。

  (3)叙述有技术,即选取较小的历史角度,用见微知著的手法,展示历史发展的特征与规律。

  备考启示

  题型训练是复习备考的重要环节,同学们在进行训练时要遵循“一种类型、两个来源、三种方式”,即试题类型必须是情景材料题,试题来源以经典高考题和省市模拟题为主,训练方式为一轮练基础、练能力、三轮练规范,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命题套路3:创设情境的命题方式一统江山

  “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在高考试题中已是一统江山。

  从材料形式上看,类型多样,题材丰富,来源广泛。以文字性的叙述材料为主,其中大多数又来源于史书、专家学者的著述或时人的评论。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材料,如地图、漫画、表格、数据统计图等。

  备考启示

  复习备考和题型训练时务必重视对材料的解读。阅读材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充分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包括表层的和深层的、显性的和隐性的,把它们一网打尽;

  二是结合教材知识对材料信息分类,并进行甄别、筛选、判断、提取;三是关注材料所创设的情境,它可能是为了论证、说明教材中的某一结论或观点,也有可能是颠覆你已有的结论或认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要立足试题要求,按他们的思路去有效地利用材料。

  命题套路4:对创新性思维的考查持续走高

  对考生创新性思维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全国卷考查的重要方向,也是高考试卷中的重难点。在考查方式上,综合运用了选择、判断、概括、说明、比较、评价等多种设问方式。

  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辨识、理解、分析、推理和判断等基础思维能力。如2016年全国卷Ⅰ第25题考查的是汉代农业的发展,在一般考生看来,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到汉代则是进一步发展,这是一个思维定式。但是,试题呈现的是一张有六个人集体从事农业生产的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如果不从史料的具体信息分析,进而联系汉代土地兼并导致的大地主田庄,考生就会受思维定式的影响,错选“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非选择题全面考查考生描述与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较高层次思维能力。如2016年全国卷Ⅰ第40题第(1)问中的“原因”及“影响”,需要从政治、经济、生态环境等多个角度来说明,意在引导考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2016年全国卷Ⅱ第40题材料的呈现方式为数据统计表和文字材料,这不仅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还需要考生调动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思考。

  备考启示

  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的这一特点要求同学们在复习备考时,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再现上,应当重视对教材知识的挖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拓宽视野;

  二是加强知识间的纵向、横向联系,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三是强调自主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是注重理论分析,提升全面、客观和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命题套路5:关注时代的命题视角继续加强

  全国卷中处处都洋溢着鲜活的时代气息。

  仅就非选择题来看,2016年全国卷Ⅰ第40题中的人口问题,回应了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和人口问题,无疑与当前国家放开二胎的人口政策和社会热点相呼应;

  2016年全国卷Ⅱ第41题中的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问题,更是回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问题;

  2016年全国卷Ⅲ第40题中的社会救济和福利制度,直接体现了扶贫问题。

  另外,选择题也涉及了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化、区域集团化等热点问题。

  备考启示

  历史是“活”的,历史是有价值的,历史复习不能只是简单地掌握教材知识,更应联系社会现实。这要求同学们在复习中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历史复习中应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要多关注“窗外事”,大到世界局势、国家政策、社会动态、资讯人物等,小到环境变化、社区文化、生活琐事等。

  第二,有效地建立起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处理:

  一是分析历史问题的现实意义。如西周时的宗法制与当今祭祖热、秦筑长城与民族精神、20世纪30年代各国应对危机与G20峰会等。重大社会现实问题有其历史由来,关注历史问题的现实切入点和现实问题的历史链接点,在复习中是必要的。

  二是寻找现实问题的历史依据。要注意对相关历史知识点的理解,明确其现实意义,还要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理论或规律性知识。“现实热点”问题是广泛的,与“现实热点”相关的历史知识点众多,而同一个知识点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在历史复习备考中,我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应该渗透到基础的、日常的历史学习与复习备考中去。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