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不改录取制度,难出“钱钟书”_高考新鲜事_高考报考-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学者:不改录取制度,难出“钱钟书”

发布时间: 2014-09-17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最近有些着急。

9月10日教师节当天,他连发两篇博文:一是发出高考改革之问;二是疾呼高考后自主招生方案应该尽快公布。

两篇文章主旨殊途同归,一如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强调的:政府必须放权,录取制度必须改革,才是高考改革的真正突破。

如果还是主要看分数,高校自主招生权力受限,那么我们怎么去发现下一个钱钟书(杨绛先生曾披露,钱钟书当年考清华时,数学只得了15分)?熊丙奇反问道。

破除唯分数论是关键

今年7月,先于教育部,熊丙奇和他所在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了一份民间版高考改革方案。

这份方案与最新的官方改革意见颇有不同。方案提出,目前一些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挂钩、把等级化的高中学业成绩折合为高考总分的改革思路,在科学性、成绩的可比性、考试的公平性上都存在一定问题,由高校、院系根据对人才的不同需要,形成多元化的招生标准和自主录取机制,才是破除唯分数论的关键。

在熊丙奇看来,高考制度改革应包括考试制度和招生录取制度两个方面。其中,录取制度改革是核心和灵魂,离开了录取制度改革,考试改革的价值是十分有限的。为此,民间版方案提出了一个主要建议是,确立招考分离的原则。

要实现这一点,省级招办要转变职能,制定具体招生政策、评价考生的权力还给高校,取消控制学生志愿和投档的权力;在高校实行自主招生后,成为为高校和考生服务、管理和监督的机构,保障高考安全和考试公平等。方案如是写道。但是,与自主招生、招考分离相关的内容并未在最新官方发布的改革方案中明确。

自主申请与独立录取

一些学者指出,政府包揽、计划招生、总分模式,是阻碍目前人才成长发展的几个关键点。

熊丙奇认为,对于高考后的自主招生,比较理想的一种模式是,能借鉴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方式,由学校自主提出申请的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自主申请若干所学校,学校独立进行录取,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又扩大了学校的招生自主权。

结合目前试点的城市,他说,如果高校能够将三位一体的高考录取与集中录取制度脱钩,将是高考的重要进步。

从2011年开始,浙江省启动试点高校的三位一体招生模式:统一高考成绩仅占录取依据50%,高校面试成绩占3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20%。目前,试点高校已从最开始的2所扩大到34所,年招生人数从200多名扩大到3000多名。而今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也宣布,将使用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学生综合素质测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

与之类似,被称为中国教改试验田的南方科技大学,在2012年正式开始的招生中选择了六三一模式:统考成绩占60%,学校笔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和素质占10%。截至目前,已有600多名学生通过这种招考模式进入南科大。

刚刚卸任南科大校长的朱清时表示,六三一模式是走出的第一步,肯定不完美,还不全面。但和最新方案中要求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向一样,都对减轻学生负担、增加高考合理性、破除一考定终身有好处。

但我们一定要注意,高考改革,不是少考几门,少考几门就会造成更恶劣的后果,而是要考学生在中学需要的全面课程,并加强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朱清时说。

改革需要全国一盘棋

进行这样的全面考核,会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熊丙奇道出了一些家长的疑虑。按照目前的方案,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一门学业水平考试,另外,如果所选科目在高一、高二就进行测试,那么,这就把高考的压力提前到高一、高二,虽然方案制定者认为这可分散高考压力,但问题是,如果高一某一科目考得不理想,学生还有再次考试机会吗?

所以,话题又回到熊丙奇认为高考改革的核心内容:改革不能囿于考试科目的改革。

他表示,现在教育部推出改革原则意见,由地方进行试点,但高考改革绝不是地方可以完成的任务,这涉及部属高校、地方院校、本省和其他省,本地户籍人口和随迁子女,地方政府很难决定部属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方式,也很难要求其他省市调拨招生计划,所以必须由全国出台整体方案。

而为了公开、公平,熊丙奇还建议制定考试招生法。如是,今后但凡高考改革的方案都要提交人大讨论审议,并向社会征求意见,以确保未来改革走向和方案调整都有法可依。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