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作文题预测:拉近与真相的距离_备考策略_高考总复习-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2021年高考作文题预测:拉近与真相的距离

发布时间: 2020-09-15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类其实一直生活在后真相时代,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被蒙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相信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实。”如今,在未经筛选的无法判断真伪的信息洪流中,我们是离真相更近了,还是更远了呢?

  【佳作赏析】:拉近与真相的距离

  能被思考的东西必定是虚构的东西。 ——尼采

  法国作家加缪在《鼠疫》一文中说:“这一切里面并不存在英雄主义,这只是诚实的问题……唯一方式只能是诚实。”诚然,真相本身并不造成恐慌,真相的缺席才令人恐慌。

  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全民发声时代,每件事都有可能出现无数个“真相”。有人说,“一个资讯事件出来,不反转三次都不能表态。”2018年有个在泳池打孩子的视频颇受关注,舆论一边倒地谴责打孩子一方时,当事人安医生受不了压力选择自杀。此时才有人关注起事件整个过程,孩子被打是因为做了不当行为,打孩子视频只是整个事件一部分,然而大众却片面猜想原因,致使原本无辜的人成了众矢之的的谩骂对象。面对随时切换的热点,如果不注意事件叙述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就发表偏激观点造成信息误传,那么拿起这把杀人不见血的刀的人,有可能就是身边的你和我。所以,在对待“真相”时,我们再也不能简单地选择接受或相信。

  细思现在众多社会热点,在事实真相浮出水面之前,发现大众舆论的情绪已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我们往往更容易接受与我们现有思维模式相符的“真相”,而抗拒那些与我们内心观点相冲突的“真相”。罗一笑事件中,舆论主流从同情到谴责,李文亮去世后,从散布谣言到致敬英雄,无疑都是给迟到的真相一记口向亮的耳光。美国资讯评论家李普曼说:“人们总是按照既有的成见解释世界并采取行动。”也就是说,我们在对待一件事时,往往是用自己所持有的价值观、知识、思维去“分析”这件事情。与其说我们是在解读资讯事件背后的“真相”,倒不如说我们是在寻求大众情绪上的共鸣。而某些既得利益者正是利用大众的偏见思想隐藏或歪曲事情“真相”,引导事情向着他们认为有利的方向发展。故而,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面对热点资讯“真相”时,是不是应该多点理智、少些起哄,多点等待、少些激愤,让“资讯飞一会儿”,不要轻意妄下定论以至掀起“网络暴力”的狂欢。

  其实,很多事情的真相我们往往很难得知,即便得知真相我们也无力改变什么。作为年轻吾辈,应在情绪占上风时能够不忘理性面对,在观点形成时能够不忘对真相探索,做一个理性讨论的传播者,而不是一个情绪无处安放的发泄者。

  我想,只要内心葆有理性的价值标杆,你想“看见”的真相就不会太远。

  【点评】考生的开篇,运用了一个小众的尼采题记和一句精准的加缪名言,除了本身的阅读积累外,也能感受到考生的思考深度。尤其是开篇悬念“真相的缺席令人恐慌”,直击命题——焦虑的现代人,渴望尽可能的探寻、拉近事情真相的心理。起笔有深意,读来启深思。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