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虽然地处秦川塬上,但他们的一系却聚集了一个由15名博士、36名硕士组成的高层次人才群体。其中教授、副教授30人,空军级专家和空军拔尖人才7人,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5人。而5年前他们却只有3名博士。这样一支人才方阵在短短5年间聚成,是该校各级党委的聚才之方、用人之魄、爱才之情的具体体现,正可谓:笋借一风争作竹!
启示之一:理想,凝聚人才的旗帜
两年前,1名因出国长期不归的高学历人才被学院除名,一时在全院上下引起了强烈震动,也给爱才心切的校、院、系各级领导留下了太多的问号。
如何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大学党委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后,及时制定了一系列培养措施,通过抓教研室党支部建设,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高层次人才的党性观念。针对高层次人才的思想和工作特点,学院开展了理想信念、爱岗敬业、科学精神等专题教育,引导他们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
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大家了解航天战线科技人员矢志航天、把高技术命脉握在自己手里的感人事迹,激发出赤诚报国、自强不息的使命感;树立和宣传高层次人才队伍中的先进典型,激发高层次人才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一系某重大研究试验课题取得圆满成功后,学院党委迅速做出了向课题组学习的决定,在全院隆重举行了一系高层人才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随后,大学也组织了巡回报告,在全校引起了强烈反响,高层次人才更是感到振奋。
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一些单位不惜重金招揽高学历人才给部队人才队伍建设带来新课题,一系党委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凝聚人才的重要举措。他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扣增强革命事业心这一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强化军魂意识,树立打赢思想等主题教育,并采取让高学历人才走向理想信念的讲台等形式,大力宣扬先进。
扎实的政治思想工作,打牢了高层次人才献身国防的思想基础,使他们在人生的重要选择中经受住了考验。2000年9月,一系发动机教研室教授何立明刚刚从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就收到了一份邀请函,高薪邀请他到一所地方高校去当学科带头人。当时,何立明的爱人就在那所大学工作,家里住房很紧张,如果答应了聘请,无论对解决两地分居问题、住房问题,还是对他个人以后的发展都十分有利。然而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返回了学院。他说:在地方读博士、进博士后流动站的7年时间,虽然科研成果好几项,论文一大堆,但我不能为了个人利益放弃国防这一神圣使命。
实践证明,既要技术精,更要觉悟高,才称得上优秀人才。放飞的雄鹰能按时飞回,校院领导才更有信心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启示之二:事业,吸引人才的磁场
记者在这个系采访了解到,该系不到两年就有5人提前晋升为教授职务,年仅39岁的系主任李应红从技术7级一下破格晋升到技术5级。该大学党委特别关爱高层次人才,不搞论资排辈,保证了高层次人才敢于冒尖。
为让更多的人才冒尖,搭起干事业的舞台,大学制定了《进一步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定》、《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十六项制度》,提出了全力培养、放手使用、大胆任用的人才实施办法。同时,他们还实施了课题负责制,优先安排科研组织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担任课题负责人,并赋予课题负责人相应的责任和权力;提倡强强合作,跨专业联合,允许负责人自主组建科研群体,根据有关规定自主支配课题经费;鼓励和推荐高层次人才参加军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
学院和各系努力营造科研学术的环境。在学院《关于加强拔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实施后,一系也随之制定了有关措施,确保高层次人才开展课题优先、学术交流优先、晋职晋级优先;给课题组充分的人员和经费支配权力,做到专款专用;对年轻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充分的信任,给任务、给课题、给经费。为竭力创造优越的工作条件,他们在43个基础类、专业类实验室的基础上,投资7000多万元兴建了新型战斗机综合仿真实验室、飞机推进系统实验室等9个新机系统实验室。教授何立明在西工大攻读硕士、博士时,从事的是世界前沿技术脉冲爆震发动机研究,学成回来后需要建立一个独立教研室,学院和系里二话没说,一下就拿出90万元。
有事业可做,有前途可奔,调动了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使得一系不仅在5年的时间内产生了63项科研成果,而且也锻造出一批年轻骨干,某型飞机发动机延寿等几项重要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全部是35岁以下青年教员,一大批年龄不足40岁的年轻教员陆续提前晋升为正高职。
启示之三:保障,留住人才的条件
2002年4月,大学12名高层次人才高高兴兴地乘上了前往大连的列车,这是大学专门对博士生导师和校聘岗位学科带头人组织安排的一次疗养。
要留住人才就要有非常之举,给予特殊待遇。因此,大学党委明确规定,各学院要想方设法解决好高科技人才的生活保障问题。对在外学习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应预留住房,对学成归来的博士后、博士应安排团职或相当职级的住房,卫生部门每年要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安排一次体检,博士生导师和校聘岗位学科带头人每3年安排一次疗养。
工程学院领导清楚地认识到学院地处偏僻,做好优质的后勤保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院各级开源节流,多方筹集资金,为教员解决实际困难。学院为每位博士生导师调整了单人办公室,配备了空调和工作用车,还为每位教授配备了药箱,给每个教研室增拨办公费,并投资330万元兴建了博士公寓和青年教师公寓。
大学、学院、系三级领导把加强与高层次人才的沟通交流,积极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暖心工程的一项特殊任务来抓。各级领导与高层次人才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大学常委与校聘岗位专家,学院常委与院聘岗位专家,系领导与系聘岗位专家建立挂钩联系。对在外学习人员,大学常委与博士后,学院常委与博士,系领导与硕士建立挂钩联系,每年至少要与挂钩对象进行一次谈话,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与在外地学习人员保持经常联系,每半年或新年春节等重大节日要进行走访、看望或慰问。
校、院、系三级领导甘做高层次人才的好后勤,哪里有困难就解决到哪里。学院领导听说一系老教授陶增元的妻子微循环系统不好,冬天洗衣做饭时手常被冻坏,就及时将一台热水器送到他的家里,系政委奕建亲自带人安装好。
服务型领导温暖了高层次人才的心,使他们对学院有了深厚的感情,调动了大家教学科研的积极性。近年来,一系70多名教员没有一人提出调动、更改岗位的要求,10余名外出攻读高学历的年轻教员,全部按期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