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招生专业中,哪些专业未来的就业可能比较困难?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就业难的情况?
近日,一家研究机构的研究显示,2011届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有14.0%处于低就业状态。
在本科专业门类中,教育学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的比例最高,为22.1%,低就业状态的比例排名第二高的是法学,为21.7%;在高职高专专业门类中,就业的法律类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的比例最高,为37.5%。
专家表示,个别专业供大于求而导致的失业问题十分突出,并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这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教育学类就业学历要求高
教育学类本科低就业比例为什么这么高?专家表示,这主要与教育学类专业就业目前对学历要求较高有关。目前,与教育学类专业最对口的专业当然就是从事教学工作,但是,随着教师待遇的提高,社会地位高、工作稳定等优势,越来越多的人瞄准了这个饭碗。
随着教育学类专业硕士人数的增加,对本科生的就业自然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同时,在社会各方面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之下,许多教学岗位对应聘者的毕业院校、专业、学历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也让教育学类专业本科生出现了就业难的情况。
法学本科生供过于求严重
记者查阅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法学类本科专业几乎总是排在就业率较低的行列。在我们家长的眼中,学法律的可以去当律师、法官、警察,就业前景应该是很不错的,为什么法学专业的本科生就业率较低呢?一位考生家长咨询。
专家表示,法学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专业,获得真才实学毕业后就业也不会愁。但是,现在,设置法学专业的门槛较低,全国范围内过度的招生让这个专业不再精贵。高校们争先恐后开设法学专业,法学的含金量自然就会降低了。法学类毕业生供过于求较严重,找工作相对就会困难。
同时,高校法学类专业教授的知识,比较注重理论素养,但是真正能够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必须是实践能力比较强的人。同时,作为大学生,想真正进行通过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这也造成了法学类本科生就业难。
此外,学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也影响法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很多家长、学生们不愿意到基层、社区工作,其实那里更缺乏懂得法律知识的人才。
历史学对口职业需求较少
历史学作为基础性长线学科,其就业前景相对所谓的热门专业来说面临着更大的困难。近年来大部分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在各类学校、文博科研单位、党政机关等就业,有将近一半的本科生通过考研继续深造。
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的原因,也与高校盲目扩招有关。此外,一些该专业的学生在找工作时,过度强调专业对口。而实际上,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历史学专业对口的职业相对需求较少。我虽然学了历史专业,但是我想到资讯出版单位工作,可是发现我的专业没有中文、资讯等有优势。毕业于省内一所高校的王同学对记者说,他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那些单位有点用不上。因为它们主要希望毕业生文字功底强、有较强的资讯敏感性,而这些都是小王在本科学习时没有侧重培养的。
专家表示,小王的情况很有代表性,其实学习历史学类专业绝不能只盯着书本,必须积累更广博的知识,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潜能,不该让自己的专业束缚了自己。其实,如果可以把历史学专业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就业的范围还是能够拓宽的。
名词解释
低就业比例
该研究机构将低就业群体定义为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或半职工作,并且在本地区月收入处于最低的25%的毕业生。这一群体包括非自愿低就业和自愿低就业两种类型。其中造成非自愿低就业的原因是求职时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岗位,而其他原因造成自愿低就业。
低就业比例的分子是处于低就业状态的毕业生人数,分母是就业的毕业生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