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中心专家指导:如何拉开梯度报志愿_填报指导_高考报考-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考试中心专家指导:如何拉开梯度报志愿

发布时间: 2007-05-09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高考志愿的选择与填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选择时要考虑到正常发挥、超常发挥或偶尔失利,特别是对偶尔失利要留有余地,对除了成绩之外的多种因素要综合考虑。我们需要把握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志愿之间要有梯度

  在志愿选报数量上,市高招办规定:提前批两个,一、二、三批次各三个,专科四个,数量很多真要填满是要下一番工夫的。我们强调要选好每批第一志愿,但不能放弃二、三志愿,因为大学的录取率未全部达到百分之百,还存在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的录取可能性,加之从政策上规定不得拒收非第一志愿考生,所以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如何选好每批二、三志愿,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把握。第一,每批中三个志愿不能属同水平校,它们之间要有一个“梯度”,即从高到低。平行就可能出现问题,如何掌握是否属同水平校,可从录取统计资料中参考。第二,当起点低拉不开档次形成不了梯度时切不可为拉开档次形成梯度而抬高一志愿,这时我们尽量把志愿填满,也许就适得其所获得成功。第三,对于那些一志愿录取率多年达到或接近百分之百的院校,一般不应放在二、三志愿上,实在摆不平放在了二、三志愿上,也应尽量避开热门专业。

  在梯度上,院校之间有这一问题,同一院校专业之间也有这一问题,在选报时专业间也应形成梯度。很多大学在录取时既有志愿差又有专业差,志愿差一般是20至40分,专业差3至7分不等,志愿差与专业差是多少,决定权在大学。

  在高考志愿选择上,要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统一起来非容易之事,考生对客观情况估计不准确,第一志愿报得不甚合理是在所难免的,而二、三志愿的选报恰恰给我们创造了弥补这一疏漏的良机,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充分利用。

  第二专业尽量多样化

 我们研究专业多样化问题,其实质是研究如何正确对待冷与热问题。地区、院校、专业之间存在冷与热是客观事实。专业之间冷与热差异很大,即使在同一所院校也是如此。冷与热是不稳定的,是相对的,有的专业报考时不热,分配时却很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冷”着进去,“热”着出来。

  冷与热的形成和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考生在选报志愿时要冷热搭配,尽量做到专业多样化,不能自恃竞争实力雄厚,居高不下,一热到底,也不能不顾自己竞争实力不强而有意拔高,对热穷追不舍,这样会热的到不了手,冷的也落空。

  在专业选择上不能一味追求个人的兴趣志向,必须考虑到国家的需要,一些所谓冷门正是国家急需而不可少的。所以在选择志愿的时候,要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报效祖国与发展自己的关系,这样与国家与自己都有利。

  每位考生在选报志愿时,一定要视野开阔,心胸宽广,不要把自己限制在狭窄范围内,志愿选择要尽量多样化,倘若志愿报得单一,势必白白浪费志愿而导致录取机会的失去。

  第三要扬长避短

  选择志愿从个人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在相关科目方面,近几年高校录取中对相关科目是有要求的。相关科目不强的专业要避开,不然影响录取。特别是报考外语类院校或专业,在录取的时候,要参看考生高考的总成绩,外语学科笔试、口试、听力成绩,总成绩达到甚至超过院校或专业的分数要求,但相关科目成绩差,也会落选。

身体方面,身体条件是录取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体检时,身体有某些不正常或不适合到某些院校及专业,体检表会反映出来。我们选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参看体检情况,录取不是单凭考分来决定的,它是德、智、体诸方面综合评价的结果。

  在选报志愿的时候,不能存侥幸心理,千万不能明知不适宜选报的专业非要报,那样吃亏的只能是考生自己。几年来常有因不适宜选报的专业掌握不好而低就或落选的。

  要扬长避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关键在于考生对自己的评估要客观,恰如其分,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作为考生切不可只扬长而忘短,盲目乐观。

  第四准确填报

  现在实行网上填报志愿,对网上的填写是不可忽视的,一旦填写中出现失误,将会前功尽弃。从市招办设计的程序来说,有很多限制和提示非常严谨,只要按要求填不会出逻辑错误,但为杜绝人为失误,我们提醒考生在填写时一定要注意三要三不要:第一,要认真阅读网上填报志愿的须知和说明,不要凭想当然办事;第二,要认真按事先草拟的志愿方案录入,不要在录入时边考虑边录入;第三,要打印一份最后的录入结果并认真核对备查,不要只凭脑子记。

  以上是选择填报志愿时应把握的几个原则和如何选择志愿的一些技巧,各种技巧只能起到补偏救弊的作用,在高考录取中,录取与否的决定因素是考分,只有考生具备雄厚的竞争实力,才能在高考这场角逐中取得胜利。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