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题的准确率取决于积累与经验
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固定短语。由于该题难度较高,考生答题的正确率偏低,这是同学们最为头疼的难点之一。况且成语成千上万,谁知道在高考的时候考哪一个呢?难道做成语题就真的只能依靠数量上的积累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先从问题入手,看看同学们在高三备考的过程中,做成语辨析题的八大误区。
① 望文生义。有的同学仅从成语的字面意思上去判定其含义,实际上很多成语的字面义和本义相反或者无关。
② 张冠李戴。倘若你对成语的使用范围不明确,那就很容易出现此类问题。
③ 不辨褒贬。有些成语听起来像表扬,但或许是批评;有些成语听起来像带有恶意,却或许是忠言逆耳。
④ 不合逻辑。语言色彩也对,含义也差别不大,但如果是逻辑错误,同学们就往往看不出来。
⑤ 叠床架屋。一些同学们不了解的生僻成语表达的意思往往和语句当中的其他词汇语义重复,造成语病。
⑥ 一知半解。有些成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如果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类错误就不好避免。
⑦ 古今异义。有些成语有古今两个意思,但在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它的本义已经不复存在,而只存在它的引申义。
⑧ 忽视习惯。许多成语具有自己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不可随意改变,在运用时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看完以上这八大误区你可能会感到很紧张,这不就是表明自己在做成语题的时候,某些方面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各类问题?这些问题在备考的过程中该如何避免呢?要知道,成语题的准确率完全取决于平时的积累和做题的经验,所以,平日里我们就应该对成语资料多多关注,经常复习一些经常出现错误的内容,用零散的时间记住其含义。同时,要把成语的考查点进行归纳和分类,这样能够让自己记忆的时候更加清晰,也就更容易记住。
近10年全国高考语文I卷成语考核汇总
2008年:探囊取物、量入为出、异曲同工、出人意表。
2007年:甘之若饴、蠢蠢欲动、沧海桑田、无足轻重。
2006年:一念之差、乐此不疲、拍手称快、功败垂成。
2005年:再接再厉、紧锣密鼓、取而代之、琳琅满目。
2004年:忍无可忍、相得益彰、顺藤摸瓜、差强人意。
2003年:捉襟见肘、未雨绸缪、自惭形秽、如数家珍。
2002年:光怪陆离、雨后春笋、有口皆碑、偃旗息鼓。
2001年:安步当车、颐指气使、车水马龙、蓬荜生辉。
2000年:汗牛充栋、淋漓尽致、洗心革面、左右逢源。
1999年:殚精竭虑、美轮美奂、炙手可热、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