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各方面都很优秀;同事的女儿也很优秀。
同事的女儿中招考试时分数很高,上全省最好的高中没有问题。但本省是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几近全国最低。适逢上海招收其他省份的高中新生,三年另交五万元的培养费,被录取的外地学生就可以享受与上海学生一样的待遇,在上海参加高考。经过权衡,同事还是决定让女儿去上海读高中。
三年间,孩子一直吃不惯上海的饭菜,加之年龄小,生活上无人照应,比在妈妈身边读高中的孩子吃了更多的苦。
去年,同事的女儿参加高考。按她的成绩,考取一类大学没有问题。填报志愿时,女儿想报北京的学校,死活不愿报上海的大学。当妈的帮她分析说:我们来上海上学,又不报上海的学校,就等于把一半以上可以选择的学校给划掉了。上海的大学对本市学生的录取率很高,你报北京的学校就无法享受到这样的优待,被录取的机会相对要小得多。
女儿听不进去妈妈的话,当妈的就请其他人来帮助说服,但无论谁来劝说,都是一样的结果,女儿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女儿对妈妈说:大学是我来上,请尊重我的感受,请尊重我的选择。
妈妈实在拗不过女儿,也担心强拿着头报上海的大学会导致女儿的逆反,影响她的高考冲刺,最终尊重了女儿的选择。但妈妈还是忠告女儿:第一志愿报哪儿的学校是你的选择,妈妈既然说服不了你,就尊重你的选择,但是,孩子,如果你的第一志愿不能顺利录取,到时候你不要责怪爸爸妈妈没有尽到责任。你不要说,我年龄小,我考虑问题不成熟,你们为什么不坚持?!
高考成绩出来了,女儿考得不错,高出一类大学录取分数线几十分,这个成绩,如果报上海的大学,除了复旦大学不能上,其他学校均有机会选择。
可惜的是,同事女儿没有选择上海的大学。她的分数虽然也高出了北京某大学的分数线,但该校在上海总共只录取十四名学生,而她很不幸地排在第十五名,最后以一分、一名、一念之差,第一志愿未被录取。
这件事对同事的女儿实在是个不小的打击,她一连哭了好几天,在爸爸妈妈面前还不能抱怨什么。最终不得不去了在武汉的另一所大学。虽然这所学校也属于211,学风也很不错,但学习资源、同学的层次还是明显地不如上海的好。
后来,女儿对妈妈说:妈妈,以后我一定听你的话,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妈妈开导她说:孩子,也不能这么说。你知道你最大的失误是什么吗?你吃亏就吃亏在太固执。当一个人说这件事做不得、两个人说这件事做不得时,你可以坚持自己的意见。如果有十个人都说这件事做不得,你就有必要思考一下他们的话是不是有参考的价值。现在是考大学,学校不理想考研时还可以补救。如果是婚姻大事,当然不理想也可以离婚,但伤害已经造成了,就更加没有办法弥补。
女儿说:妈妈,我要谈男朋友一定会先征求你的同意。
从以前的敢于坚持自己,到现在的缩手缩脚,不敢再自我做主,这件事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同事的女儿学习非常刻苦,一心准备考研,同事稍感欣慰,但母女的内心,似乎都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
同事去年因囊肿而做了子宫切除手术,至今元气没能很好的恢复。精神也不如从前饱满,一般的工作量已每天感觉难以承受,心跳,胸闷,气喘,前几天还说她很自卑,情绪也不太好。外地读大学的女儿,对妈妈现在的情形大概并不是十分知情吧。如果知道妈妈现在的身体和精神都不太好,不知道她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大概在女儿上大学这件事上,同事总还是有一些难言之苦。虽然,理智上,她一定知道也能够接受现实;但是情感上,对于眼睁睁看着女儿走不必要的弯路,栽本可避免的跟头,她一定很遗憾,也很自责和内疚。
很多事情无法重来,也无法假设。有些遗憾无法弥补。当孩子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之时,家长首先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应该尊重到何重程度?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心悦诚服地接受家长的合理化建议,而避免孩子在关键的时候出现不必要的偏差和闪失,实在是很值得做家长的推敲和研究的一件事。
因为,高考,不仅仅是考孩子,同时也是考家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