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复读状元近5成 安徽内蒙古加分状元最多_高考文理状元_高考总复习-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高考加分复读状元近5成 安徽内蒙古加分状元最多

发布时间: 2014-06-19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2014年6月19日,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对1952-2013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近3000名高考状元的求学与职业等状况展开最新追踪调查及研究分析。报告显示,恢复高考37年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最受高考状元认可,雄居2014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榜冠亚军宝座,共录取1300多高考状元,堪称中国高考状元集中营;2005年以来两岸四地高校状元争夺战异常激烈,北大清华完胜港校包揽9成状元,港校仅录1成沦为配角,状元回归内地名校。高考状元最爱赚钱热门专业,经济学、工商管理专业雄居2014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专业排行榜前2名。专家指出,高考状元整体职业发展高于非状元群体,职业发展较为顺利多从事高薪职业;理工科高考状元频频登上职场状元榜,经管专业状元多属高级打工仔。值得关注的是,最近5年全国高考加分复读状元近200人,占总数的45.80%,与裸分状元旗鼓相当,高考状元含金量下降亟待提升。

高考加分政策备受争议,各地裸分状元与加分状元之争不断

报告指出,高考加分政策是我国高考制度的一项特色设计,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目的是弥补高校统一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单独制定的,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前主要实行优先录取政策,1978年后则主要实行加分录取政策。根据教育部的分类,高考加分主要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等形式。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厦门大学博士冯用军副教授指出,享受该政策的考生一般拥有艺体特长、特定民族成分、特定事迹等,艺体专长必须经过专业部门的测试、特定民族成分必须经过政府部门的认定,合格后在高考考试成绩总分之外给予一定加分,比如保送上大学的可乐男孩薛枭、奶茶妹妹章泽天和众高校抢录的夺刀少年柳艳兵等。

高考加分政策初衷是在照顾一部分特定人群有机会上大学时,探索打破应试教育体制束缚的招考办法,鼓励学生更加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积极措施,体现了照顾性与鼓励性兼顾的原则。高考加分政策实行至今已超过六十年,由于高考加分过程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不透明性和人为可操作性,在多考一分超过千人的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其不公平性显而易见,因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特别是近年曝光的高考特招腐败窝案,更是引发了全社会要求限制甚至取消高考加分的热议。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厦门大学博士冯用军副教授特别指出,在每年高考结束后最为激烈的高考状元争夺战中,突出表现就是在中学、大学和地区之间引发的裸分状元与加分状元、应届状元与复读状元之争此起彼伏。

2009-2013年全国加分复读状元高达190多人,占状元总数的45.80%

为了让社会各界了解我国各地区高考状元加分和复读情况,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特别对2009-2013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中加分与复读状元情况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最近5年来我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加分状元和复读状元有190多人,占最近5年状元总数的45.80%,几乎与裸分状元平分秋色,其中25名高分复读生问鼎高考状元。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王凌峰教授指出,从加分状元的高考加分类型来看,主要包括少数民族、全国性竞赛、省市区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体育特长等加分项目类型。

最近5年安徽内蒙古加分状元最多

报告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2009-2013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加分状元有160多人,占状元总数的39.72%;从加分状元的地区分布来看,安徽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高考加分状元人数最多,各有12人,并列全国省市区首位;湖南省有11人,名列第三;广西自治区和云南省各有10人,并列第四;福建省、广东省和贵州省各有9人,并列第六;天津市有8人,居第九;河北省、河南省、吉林省、山东省、重庆市各有7人,并列第十。

2009-2013年中国高考加分状元地区分布

名次 地区名称 加分状元人数
1 安徽 12
1 内蒙古 12
3 湖南 11
4 广西 10
4 云南 10
6 福建 9
6 广东 9
6 贵州 9
9 天津 8
10 河北 7
10 河南 7
10 吉林 7
10 山东 7
10 重庆 7
15 辽宁 6
15 新疆 6
17 北京 5
18 浙江 4
19 江西 3
19 宁夏 3
19 山西 3
19 海南 2
19 青海 2
19 上海 2
19 四川 2
26 甘肃 1
26 湖北 1
26 江苏 1

清华带头抵制加分乱象,高考加分开始瘦身

调查发现,20世纪50年代开始施行的高考加分政策,主要目的在于照顾特殊考生群体和弥补高考选才制度缺陷,符合当时的人才选拔环境和高考招录制度。但近年来高考加分制度备受社会质疑,高考加分项目层出不穷、高考加分造假事件频出,甚至出现了篡改民族成分和利用非正常渠道获得加分资格等高考丑闻,严重触犯了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侵犯了其他合法考生的正当利益,结果是被取消当年的高考加分资格或录取资格。这些因私废公的高考丑闻严重冲击了我国高考作为全国第一大考的公平性、权威性和公信力,也引起一些高校的抵制行为,如2013年清华大学坚决抵制四川省体育二级运动员高考加分。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学术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清华大学抵制四川体育加分是大学之道的应然回归,是现代大学的一种进步和理性反应,符合现代社会的公平正义精神,因为职场状元并无加分政策。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高考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关键,令人欣慰的是,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高考加分政策的诸多弊端,正在对名目繁多的加分项目进行瘦身。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学术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2010年底,教育部会同其他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各地调整两类加分项目:学科竞赛和体育特长生,并指出调整政策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开始适用,即从2014年高考开始实施和执行。这意味着,2014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将面对全国联动的加分项目系统性清理,除上海、湖南、内蒙古、河南、江西、福建等少部分省市外,备受质疑的奥赛获奖、省级优秀学生、艺术特长生、科技类竞赛等加分项目将被砍掉,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削减到8个,此外《通知》还规定所有拟享受高考加分的考生,均须经过本人申报、有关部门审核、省地校三级公示后方能予以认可,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高考加分的公开、透明和公平。

湖北安徽最盛产高考复读状元

报告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2009-2013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全国共有25名高分复读生问鼎中国各地区高考文理科状元,占状元总数的5.98%。其中,2013年有6名复读生问鼎状元,2012年、2011年和2009年各有5人;2010年有4人。从高考复读状元的地区分布来看,湖北省高考状元中复读生人数最多,有5人,居全国各省市区首位;安徽省有4人,名列第二;山西省和重庆市各有3人,并列第三;河南省和江西省各有2人,广西自治区、黑龙江省、湖南省、吉林省、辽宁省、山东省各有1人。

相比而言,全国高考复读生状元较为集中在湖北、安徽、山西、河南、湖南、吉林、山东、重庆等省市,这些省区的大量考生常将读大学作为改变人生命运的首选路径;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厦门大学博士冯用军副教授指出,而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地区未出现或较少出现高分复读生状元,这不仅与北上广等省市的大学多、录取分数偏低、高考录取率高等有关,还与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和求学就业多元化有关。

三大诱因助推高分复读热,名校情结成就众多考霸

高分复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固然有浪费教育资源和青春之嫌,但这是考生的个人选择。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厦门大学博士冯用军副教授分析指出,引发高分复读热、出现众多考霸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部分考生上一年高考分数不理想,希望通过复读考上更好的大学或就读更热门的专业以便找到一个好工作;二是部分考生有名校情结,希望通过复读实现自己的北大清华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三是受社会上就业第一学历歧视现象影响,部分考生选择复读以进入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学习。在2009-2013年中国各地区复读状元中,大部分复读状元前一年高考成绩并不差,基本上都是考出了高分达到一本线的优秀考生。在这些高考复读状元中,有的甚至已经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同济大学[微博]、上海财经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微博]等名校,复读的唯一目的就是考取北大清华等中国顶尖大学或追求自己心仪的热门专业。

2009-2013年中国高考复读状元地区分布

名次 地区名称 复读状元人数
1 湖北 5
2 安徽 4
3 山西 3
3 重庆 3
5 河南 2
5 江西 2
7 广西 1
7 黑龙江 1
7 湖南 1
7 吉林 1
7 辽宁 1
7 山东 1

高分复读热不是考生的错,社会各界应理性反思

报告指出,恢复高考37年来,作为中国大陆最顶尖大学,清华北大可谓各有所长、不分高下,是历年我国高考状元争夺战中的主角,两校在中国高考考生眼中仍然具有其他重点大学所望尘莫及、无法动摇的巨大吸引力与号召力;相对而言,新时期的高考状元更看重北大清华的品牌和社会声望,拥有热门专业的其它高校已无法吸引高考状元的关注。

我们对高分考生复读既不反对也不赞成,但高考工厂、复读基地等反映出的一些社会问题值得社会各界反思:其一,折射出目前高考科目设置、考题难易程度和高考录取制度的一些缺陷,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稳健改革。其二,高分考生复读考状元虽能激励考生冲击名牌大学的决心,但折射出扭曲的考生名校情结和社会名校心理,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也是对社会第一学历歧视的屈服。其三,已经被重点大学录取的优秀考生选择复读既是拿自己的青春赌明天,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的同时,也挤占了应届考生的求学资源,长期下去造成恶性循环,浪费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其四,部分落榜高分考生被某些复读学校所利用,成为高考工厂、复读基地招生宣传的招牌,或者某些中学的谋利工具,更有甚者成为彰显地方政绩和业绩的标志。因此,国家、高校、中学和社会要理性应对、系统改变,我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但要坚决反对名牌至上主义,倡导能力第一,学历第二。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