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考状元休学 赴港内地学生产生“融入难”_高考文理状元_高考总复习-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辽宁高考状元休学 赴港内地学生产生“融入难”

发布时间: 2013-10-21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辽宁省文科状元刘丁宁因语言不通、课程安排等原因,从香港大学休学;香港城市大学部分学生对授课语言和课程设置有意见,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关注。

分析人士认为,面对新形势,内地学生和香港高校都应在磨合中转变思维。内地学生应积极调整心态,努力了解香港,适应和融入当地文化和环境;香港高校则应针对内地生源变化推进教学改革,更新学校的学科和课程设置,调整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融入之难

香港回归后,赴港就读的内地学生增长迅猛。据统计,本科生由1997/1998年度的仅7人,增至2011/2012年度的4582人;研究生由937人增至4353人。至今累计已有超过6万名内地生在港求学。

像刘丁宁一样,听不懂粤语,是许多内地学生融入香港社会面临的第一道槛。目前香港高校必修课大多为英语授课,只要英语过关,即使不会粤语对最后取得学位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但选修课和课余生活却逃不过粤语关。在香港听不懂粤语,意味着沟通的障碍和生活的不便。

正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内地生傅瑶说,她在港大攻读硕士课程时,班里有10多个内地生,约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对于是否学习粤语,他们想法各异。她说,即使有心学习,要想真正说一口流利粤语也绝非易事。她来港已经4年,至今粤语还是会听不会说。

除了语言,难与当地文化产生共鸣也是内地生的困扰。和香港同学感到难以深交,主要是因为没有共同的成长背景,很难有共同话题。傅瑶说,她的一个广东同学,不存在语言问题,但交的朋友主要还是内地的。两地生活习惯、历史传统及文化上的差异阻碍了内地生融入香港。

适应香港

香港大学学生会会长邓日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地同学来港后,参与校内社团活动明显不如香港同学,也基本不会在学生会任职。可能是因为内地同学更看重学业,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比香港同学要多,他说,而且内地同学往往有自己的小圈子,香港同学因此与外国同学玩得多一些。

曾在北京大学求学、现为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的岳中琦告诉记者,刘丁宁从港大休学虽然是个案,却是许多内地学生对香港并不了解和适应的写照。他认为,港大教学方式及课程安排等,这些情况来港大之前就应掌握。

不管去到哪儿,人到了一个新环境肯定会有不适应的现象发生,这时调整好心态是最重要的,他认为,无论是否打算长期留港,学一门新语言,接触一些新的人和环境都是好事,年轻人应该去努力地适应环境,不管是在港大还是北大。

从香港科技大学毕业后留港工作、微博港漂圈创始人赵磊是东北人,初到香港时很不适应。在东北我们是吃饭喝酒,这里是吃饭喝茶;听不懂广东话,不习惯全英文授课6年过去了,他发现自己开始改变,现在回到香港能找到像家一样的踏实感,觉得自己逐渐融入这个社会。

转变思维

据香港城市大学澄清,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城大内地学生与香港学生爆发所谓骂战事件,只是部分同学对授课语言和课程安排有意见,骂战并不存在。据了解,之所以不少内地学生选择广东话课程,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生课程设置不足,导致部分学生不修该课便无法毕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内地学生选择港校的越来越多,这是因为港校的办学优势有目共睹,但这不意味着港校就没必要针对内地学生的增多,对原有的办学进行调整。只有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才可能更好地发挥港校的优势,这不是要求学校改变传统的办学风格,而是在为所有受教育者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岳中琦也认为,随着内地学生增多,如果学校的课程设置和管理水平不能同步跟进,肯定会产生矛盾和问题。学校既然收了学费,就应该提供好服务。他说,学校管理者不能抱着老思维不放,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还有评论认为,港校在招生时,应该多向考生介绍香港与内地的文化尤其是语言差异,为其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介绍。对于至今仍难以适应的内地生,则应为他们提供额外的语言培训、文化和社会背景知识介绍以及心理辅导等支持,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及融入香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