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从官员以"家太穷读不起书"给儿子退档说起_各地资讯动态_高中频道-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中青报:从官员以"家太穷读不起书"给儿子退档说起

发布时间: 2009-09-01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四川的一名高考考生胡松被湖北师范学院录取了,不愿意来湖北黄石市读书,为了退档,胡松的爸爸自己开车千里迢迢来黄,要求湖师退档,理由是家里太穷读不起。(《成都商报》8月20日)

按理说,考生志愿填报失误,被不中意的学校录取,想通过退档来重新选择,这个要求不过分。而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和意愿,出面做点工作,只要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都无可厚非。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如果我们的孩子出现了这种情况,肯定也会这么做的。

不过,因为这个叫胡松的考生家长,是一位官员哪怕他是一个小小的镇级官员,情况就不同了。官员似乎是原罪,是个天然挨骂的对象。你看,网上对这则资讯的跟帖,几乎是骂声一片,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虽然这位老兄,来办退档的理由家太穷,读不起书,有些勉强,但这恐怕不应该是被骂的理由。或许,家太穷勾起了人们对这位官员家境的质疑,并进而引发和放大了人们对官员们的普遍不满。我注意到,资讯刻意强化了家长亲自开车这个细节,在这个春秋笔法下,隐藏着两层意思:一是他如果开的是私家车,是否有不当收入;如果他开的是公车,又涉及到公车私用问题。在或隐或显的表意下,这则资讯的导向就确定了:作为读者,思路不由得就向一个方向逼近,那就是质疑、质疑、再质疑,不满、不满、再不满。

如果再还原一下资讯,不禁要问,记者是如何获得这个线索的?很可能是学校提供的。那么,学校在这则资讯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他们是处理退档的当事者,如果按照原则不能退档,那么,所有理由都只能是理由而已,家太穷和不愿上在效果上应是一样的。如果可以退档,那么,更是不需要理由。拿这样的理由来说事,拿官员来说事,有何用意?这本不是资讯的资讯,被硬做成了资讯,做成了一个颇具导向性的资讯,其潜在的危害,不过是加剧了仇官情绪而已。如果说这可能成为一个资讯,那只能是讨论该不该、能不能退档;如果记者想剑走偏锋反腐败,不妨调查一下这位官员所驾的车是不是公车。这两点都不做,只按照片面信息想当然地硬做成这样一则资讯,其误导性显而易见。

而在现实中,这样不负责任的资讯还有许多,这些缺乏专业操守的资讯,误导舆论,混淆视听,长期累积下来,将起到很坏的作用。

我这样说,并不是为官员开脱。有问题的官员,当然是舆论批评的对象,但是,不论情况盲目抨击,有时候不仅仅会冤枉一些官员,还会恶化社会舆论环境。这样的批评泛化,并且渐成习惯,是不是一种恶例,值得思考和反省。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