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关注:考生能力测试该如何实施?_各地资讯动态_高中频道-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高考改革关注:考生能力测试该如何实施?

发布时间: 2007-11-09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近年来,高考和高考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高考应该改革已经成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共识,但应如何改革尚缺乏理性化的统一认识。笔者一直在中学工作,有机会长期面对面观察高考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愿在此处提供一些个人的认识。

理性认识高考应怎样改革,就是根据改革的目的、标准确定在高考改革中保留什么,改革什么,给出一个具体的高考方案。笔者认为,高考测试从以知识立意为主转化为以能力立意为主,能引导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从单纯地重视知识及其应用,转化为更重视通过知识的学习,去发展相应的能力,从而完成基础教育从知识导向型向能力导向型的转化。

只要掌握好基本知识就够了,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从学业负担过重的压力下解放出来,就有更多的时间去自由阅读,发现爱好,发展兴趣,并为在大学中把爱好、兴趣发展成为刻苦钻研做好准备。这样的高考既能适当体现努力的价值,又能引导优秀学生更重视能力的发展,兼顾多数人基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尖端人才的发展两个方面,且便于操作,公平公正。

山东省在2007年的高考中,在知识测试之外,增加了单独进行的“基本能力”测试。山东省进行的高考改革在客观上结束了对能否单独测试能力的怀疑,也提供了重新认识这个问题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弄清楚如何测试能力,能否找到科学地测试能力的方法,使测试成绩能正确表示出能力发展水平,是这一高考方案能否最终成功的关键。

“能力”是个很复杂的概念,种类很多,能力和知识有区别,但也不存在清晰的界限。所以,应首先确定,在高考中要考核哪些种类的能力,在考试中如何处理能力和知识技术间的关系,再考虑如何编制能力测试的试题。

高考是为高校选拔培养对象的考试,高考中能力测试应首先考核学习能力,当然也应该考核作为一个合格大学新生所应具备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包括正确理解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进行自我保护等方面的能力。但应以对学习能力的考核为主,不应把能力测试视为一个筐,啥都往里装,更不能把能力测试变为大杂烩。

能力的发挥需以一定的知识为依托,测试能力不能完全脱离知识。在能力测试中作为依托的知识应是每一个合格的大学新生都应具有的通识,是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在认真学习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以后自然沉淀在记忆中的常识,这些常识构成一个受过现代教育之人基本素养的基础,是理解现象和处理问题的依据。

影响学习能力的因素很多,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但能通过书面试卷进行测试的只能是智力因素,其核心是思维能力,包括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推断猜想和逻辑推理能力等。这种能力是在天赋的基础上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相对稳定的。这种能力体现在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如果以每个学生应具备的通识为基础,考核学生能否把这种能力应用于新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那就能消除利用熟知识去测试能力带来的弊端。在现存的数千个学科中,任一个知识点只要能和一个合格高中毕业生应具备的通识接轨,其形成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其在各种情景中的应用,都可以编制成能力测试的试题。

比如,可以在试题中给出现象、资料,要求据此归纳概括或推断猜想作出定性判断,再设计程序提供方法进行定量研究或证实证伪其作出的判断。也可以是给出定义、公式、定理、原理、规律等,要求据此解决给出的问题。当然,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式样。

如这样命题,试题的灵活性很大且很好编制,学生无法猜测。这样的试题考核的是学生把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迁移新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就能引导优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重视方法的探究,更重视思维的训练。

如果考虑一考定终身对学生的压力太大,也考虑不同的专业对能力要求的区别,可逐步过渡到每年命几套对能力性向要求有区别的能力测试试题,学生可选择参加其中的一次或几次考试,取成绩最优者计入总分。

总之,现在的高考应该改革,能够改革,在理论上存在通过调整高考内容和录取标准,改变学生对教育行为的选择取向,减轻学生负担的可能性。实施任何一个高考改革方案,都应充分论证,理念先行,且做好全面宣传,让有关人员充分理解方案的目的、办法、作用和意义,成为改革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减少改革中的阻力和失误,也才可能给中学一个根据新高考的要求,逐步调整教学策略的时间。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