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调查显示:在港求学的内地生半数留港发展_各地资讯动态_高中频道-查字典高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港校调查显示:在港求学的内地生半数留港发展

发布时间: 2007-09-06   来源:查字典高考网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8所公立大学正式面向内地招收自费本科生。而被选中的6大生源大省(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福建、浙江和江苏。

在香港求学的4年中,这群第一批“吃螃蟹”的学生曾面临怎样的挑战?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他们是否蜕变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理解力的“世界公民”?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无论毕业后的职业走向如何,至少,在香港的4年求学经历,给了他们一笔受用终身的财富。而香港高校人士亦表示:近年来,赴港求学的内地学子越来越理智,各方面能力也越来越强。

英粤双语改变交流心态

4年前,原本想报复旦、交大的张薇最终选择报考香港大学;4年后,原本那个懵懂的女孩已经蜕变成成熟自信、仪态大方的时尚女性。今年刚刚毕业的张薇,目前正实习于香港金融管理局。与此同时,来自香港多个金融机构的高层也欢迎她加入。回忆起4年的求学生涯,张薇用一句话来概括:“痛并快乐着”。

香港大学优良的教学环境给张薇提供了一心向学的客观条件,但烦恼也随之袭来。香港很多同学的交流语言是粤语,这给仅会说普通话的上海女孩儿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教师的全英文授课方式,也让她一度不适应。就是在“时而后悔来这里、时而憧憬未来”的矛盾中,张薇开始了在香港大学的4年学习生活。“在一段时期内,我甚至不愿意开口说话,整个人相当自卑。”

但很快张薇发现,原来一切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般糟糕:由于同学们也来自世界各地,语言的障碍并非自己独有。在她的英语、粤语水平取得突飞猛进的同时,与人交流的方式与心态也全部得到了改变。

“香港不少大学专业的学制只有三年。时间相当紧张,学生的压力很大。”对于浸会大学的甘宁来说,初到香港的日子,平时功课非常忙碌,期末考试的时候更要忙到“底朝天”。

香港的大学学习节奏非常快,一般4月就要开始筹备考试,而且春节、复活节很多节日都放假,用来学习的时间很紧张,抱着“到香港读大学,压力会减少一点,享受电视剧里轻松的大学生活”的甘宁,一时难以适应。

就是平时,教学的节奏也颇为急促。老师讲课用的多是PPT,上课内容学生都要事先打印好,连教科书也是老师把书单以邮件的形式发给每个人,学生自己到书店里去购买。每一个课程不只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平时还要交一些论文,做一些演讲,这让甘宁有些不知所措。

但是很快,甘宁就发现并尝到了这种教育模式的甜头。“有一门课叫做认识香港,老师选定一个话题,四五个学生一组采访当地跟这个话题相关的人,采访以后会做成短片,在上课的时候我们播放出来,给大家做一个报告。如果反应好的话,也可以接受同学的提问和老师的提问,就会觉得蛮有意思的,也有互动。”

在香港读书之后,甘宁明显感觉视野开阔了,发展的平台也一下子高了很多,对于以后的发展非常宝贵。

对于多数到香港就读的内地学生来说,这是18年来第一次长时间、远距离地离开父母、离开家。而对于从小拼命啃书本,没有一点自己时间和空间的应试“高手”刘毅来说,独立生活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上海到深圳再到香港,从进入机场开始,一切就要靠自己了:办理登机手续,过两道海关,乘火车换地铁再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等,这一切只能是独立作战。”在最初那段时间里,一个人的生活几乎将这个1米80的大男孩打倒了。“我当时的生活是一团糟,上课老迟到,吃饭有上顿没下顿。当时就特别想家,甚至有冲动直接飞回上海。”

所幸这场“噩梦”来得快也去得快,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刘毅逐渐适应了离开妈妈的独自生活。“自己现在想想都脸红,平生第一次洗袜子就整整洗了24双,因为我一共就带了25双袜子,再不洗就没得穿了。”刘毅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

如今的刘毅不仅能把自己的生活照顾得妥妥帖帖,更是练就了一手营养与美味并举的好厨艺。对此,刘毅笑言:“我相信,今后在找女朋友方面,我占有绝对的优势,因为我是标准的新好男人。”

环境落差强化理解能力

“从小港剧看多了,觉得香港应该就是个充满梦想的地方。看到明星机会可能会大一点,喜欢哪个明星,搞不好哪天吃饭碰见,至少逛街的时候会见到。”对于香港这座城市,浸会大学的顾敏毫不掩饰最初选择的冲动。

除了港剧,香港文学也是这位上海女孩选择香港的原因。金庸、梁羽生、倪匡、亦舒、董桥,让她觉得香港是一个文学之都,对于香港的文化氛围也是比较向往。“我觉得香港的文化会比较多元一点,所以当初选择香港去上学。”

“去了以后才发现,我所想象的香港和现实的香港还是有段距离的。”顾敏坦言,港剧无法真实地再现香港这座城市。“在上海看港剧的时候,演员说的普通话都是配音的。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一点,我也不知道。”“就目前来说,香港是一个偏商业的社会多过一个偏文化的社会,理解这座城市必须切身体验过才知道。”

“不管是内地高校还是香港高校,或者海外高校,在哪里读书对就业的影响现在已经越来越小,现在‘海待’不是也很多嘛。”对于赴港学生在留港工作和回沪发展中遭遇的尴尬,著名教育专家熊丙奇表示,赴港求学或者留学海外已经无法直接形成就业时的优势,毕业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才是找工作的最大依靠。

熊丙奇认为,在毕业生薪资普遍不高的大环境下,赴港毕业生就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定位,对于教育的投入和产出要有更清醒的认识:赴港求学首先就是接受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文化氛围,对于自己是受用终身的。

同时,他也提醒众多学生和家长,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赴港求学,首先要考虑家庭的经济实力,赴港自费生4年总花费在40万元人民币左右。对于一般的家庭而言,经济压力可想而知;其次要考虑学生的适应能力,性格比较开朗的学生在适应新的文化环境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第三要做好未来的规划,盲目赴港“镀金”是要承担巨大的风险的。

港校说法

内地生已经越来越理智

记者从几所香港高校获悉,内地毕业生大部分会在港就业或继续到海外进修,回内地就业的占少数。

以2006年毕业的内地学生为例,香港大学的统计资料显示,46%的内地毕业生在香港就业,27%去海外进修,20%留港进修,5%赴海外就业,只有2%回内地工作。香港中文大学内地毕业生66%在港就业,20%往海外进修,9%留港进修,5%回内地就业。香港理工大学内地毕业生66%在港就业,5%海外深造,24%留港深造,5%回内地发展。浸会大学内地生约60%留港或海外深造,约40%回内地工作。

据香港大学统计,留港工作的内地毕业生中,从事的行业多为金融领域,譬如会计及审计、投资银行、银行及财务,也有部分选择医学领域。而据香港中文大学的统计显示,本科毕业生从高到低从事的行业分别为:会计、审计(11.2%)、财务、金融、银行业务(10.7%)、教育(10%)、电脑、资讯科技(9.4%)、行政及管理(7.8%)、医疗及护理(7.8%)及市场推广(7.8%)。

香港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有关人士表示,从近几年来报考港大的内地学生情况来看,学生和家长所看重的并没太大变化,但心理准备更加充分,也更为理智。港大内地事务处有关人士表示,现在的内地学生的思想观念与香港学生更为接近,非常开放,融合起来也相当快,而且有了前几届的经验,他们的资讯更为完善,很多新生已经充分认识到毕业后要完全依赖自身能力加入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对于学校提供的平台和资源他们会更好地利用起来,以完善自我的成长。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